多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咽部脓肿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8-24 02:50:12

多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咽部脓肿的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98-01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重建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多层螺旋CT已经越来越成为诊断咽喉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螺旋CT应用于咽喉部疾病的重建技术中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具优势,结合常规扫描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对自2009年以来共20例临床明确诊断咽喉部脓肿并治愈的病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多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咽喉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咽喉部脓肿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1~59岁,其中儿童7例,中位年龄35岁。发病前有误吞鱼骨病史者4例,1例起病初期患有急性牙龈炎,其他患者无明确发病原因。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咽痛、吞咽困难,6例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吞咽困难、胸痛等。入院体检见咽后壁充血肿胀、咽腔变窄以及扁桃体肿大。

1.2CT检查:采用东芝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20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颅底至主动脉弓水平。扫描参数:120kV,125~350mAs,视野150~250 1Tim,窗宽/窗位300~400HU/30~40HU。胸部扫描参数:准直4×5rnlTl、螺距1.5、120kV、50mA,采用肺窗(窗宽1500HU/窗位一550HU)及纵隔窗(窗宽350HU/窗位40HU)观察图像。将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数据采用层厚1mm,层间隔1mm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完成后,将薄建图像传至其影像工作站(ADW4.2版本),行MPR重建。

2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均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椎前肌群界限不清,咽腔变窄。CT增强扫描示增厚的咽后壁软组织均呈环形强化。MPR重建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及斜位等多角度对感兴趣区进行连续观察,12例病变上界达硬腭水平,其中5例病变下界达会厌水平,4例病变下界达声带水平,3例病变下界达气管分叉水平。5例病变上界达鼻咽顶水平,其中2例下界达会厌水平,2例下界达甲状腺中部水平。3例病变上界达会厌上缘水平,其中2例下界达环状软骨水平,1例下界达气管分叉水平。所有病例MPR薄层重建对咽后壁脓肿大小、范围及周围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达到满意效果。

3讨论

螺旋CT扫描获得良好重建图像的关键是扫描参数的选择和正确的重建方法的运用。在过去的10年里.非侵入性的气道成像法取得了重大进展,螺旋CT应用于咽喉部疾病的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技术、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技(CTVE)。以上各种重建技术各有其优势,如VR透明法重建使 AIR STRUC-TURE功能得到咽喉部及气管的透明化图像,重点观察咽喉腔及气管的外形及双侧是否刘称.有无局部的变形。CTVE法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参考线,分别从头侧和足侧观察正常喉腔和病变,重点观察喉前庭、喉室,双侧声带,声门下腔的粘膜面是否光滑,有无局限性隆起。MPR是二维图像,图像性质接近横断面,可以看作横断面的延伸,这种技术的优势是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可以从横矢冠斜等各个方位观察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病变大小、范围,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等准确信息,有利于临床穿刺或切开引流术前讨论方案时选择脓肿最佳穿刺点或切口,其不足之处是只能反映病变的二维信息,而反映解剖结构空间关系的信息较差。

采用薄层MPR重建可提高图像分辨率,结合多角度观察,为观察病变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是常规轴位扫描的很好补充。

参考文献

[1]吴任国,唐秉航,何亚奇,等. 急性咽后壁脓肿的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6):1005-1007

[2]徐亮, 田家凯, 李传福,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咽喉部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14):61-63

[3]郭志祥,王东,张继东,等.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J].2000,10(14):468-469

[4]郭 庚,王斌全,等.咽喉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2006,37(4):443-445

[5]孙际平,张儒奇,等.咽后壁脓肿1 5例病案分析.交流园地[J].2007,20(4):261-262

[6]Boiselle P M,Ernst. A Recent advances in central airway ima-ging[J].Chest,2002,121(5):1651-1660

上一篇: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分... 下一篇: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 确保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