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空间:安放当代艺术的灵魂

时间:2022-08-24 02:23:56

自在空间:安放当代艺术的灵魂

人流如织,礼服盛装云集,油画、雕塑以及创意非凡的各式作品构成了一场艺术的盛会。4月30日,由自在空间画廊主办的“家――吴高钟个人作品展”在“艺术北京”当代馆开展,展览现场门庭若市,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交流,这也是自在空间画廊第三次参加“艺术北京”。

“艺术北京”(Art Beijing),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40余家中外画廊和艺术机构,是目前中国最大型的艺术博览会,筛选机制严格、苛刻,能够入选“艺术北京”的都是当代艺术圈内的一线画廊。

不曾想过在石家庄这片当代艺术相对贫瘠的土壤,也会奇迹般地存在着一家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坐落于石家庄世纪高尔夫俱乐部内的自在空间画廊,装饰简约大方,透明的落地窗环绕四周,夕阳的余晖流泻一室,窗外是碧玉般的青草绿树,鼻端萦绕着淡淡的茶香,还没赏画就已然心醉。

与艺术重逢乐享自在生活

自在空间借鉴的是西方的画廊经营模式。在欧美的艺术生态中,画廊负责挖掘艺术新秀,与之签约形成制并推广。所以说,画廊不仅艺术品的经营者,更是艺术时尚的发起者。

“在石家庄,甚至整个河北省,像自在空间这种经营当代艺术风格的画廊我们是最早的一家。”

温文儒雅,是我对面前这个男人的第一印象。一身休闲时尚的西装,上衣口袋里露出方巾的一角,随性却不随意。

聊起创立自在空间的初衷与过程,张志强记忆深处千丝万缕的情绪便被带了出来。

“从小我便十分热爱艺术,也一直梦想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但是,我高中时学的是理科,不能报美术类的院校。所以大学就读的法律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司法系统工作。1998年开始做律师,一直做了十几年。”

从律师到画廊的老板,对旁人来说也许仅仅是职业、身份的转变,但对张志强来说,这更像是命运的一个转折,是生命的一次“重生”。

“做律师时接触很多案子,工作压力很大,客户会把自己感觉束手无策、绝望、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一股脑地抛给你,时间久了,这些压力、矛盾和冲突等一些负能量会不断地累积,如果不能自我调节,内心很容易崩溃。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抑郁、失落,无心工作。当时,就想着找个东西自我平衡一下。因为从小喜欢绘画,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情怀和梦想一直都在。然而我又不会画,不会创作。于是我就把石家庄大大小小的展览几乎都看遍了,还主动去接触艺术家,完全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艺术的世界里。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我透过艺术这扇窗发现,人可以有很多活法,无所谓对错,也不能有太多的束缚,更不应该机械地活着。艺术让我找到了感性的一面,人也变得没那么消极了。”

与艺术的重新相遇,于张志强而言可以说是幸运的。艺术就像是一扇神奇的门,为他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途,从踏入第一步就注定了要进入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当我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时候,便开始慢慢地购买一些作品。当时完全没有商业的概念,只不过是因为艺术本身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给了我精神上的享受,我用这种方式来跟艺术接触,去欣赏和感受它。就这样,我买的画越来越多。那时,刚好有套房子空着,就把买来的画挂进去,有朋友想去看的时候就带去看看,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艺术,感觉生活好不惬意。后来买的画越来越多,房子里挂不下了,加上这时候艺术市场开始慢慢变好,我就萌发了要做一个空间的想法。”

用张志强自己的话说,他原来看艺术就是在“隔岸观火”,虽然也跟艺术家交流,也买画欣赏,但毕竟不是一个直接参与者,更像是一个旁观者。2004年到2008年,国内艺术市场开始了第一轮的上升期,一片红火。在市场的冲击下,张志强下定决心与艺术来个“亲密接触”。于是在2008年,这间名为“自在空间“的画廊便正式落户石家庄了。

作为石家庄最早一家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张志强对它的投入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从画廊的名字到经营的模式,任何细枝末节他都精益求精。

“‘自在空间’中‘自在’来自于佛家的一个概念,但我更愿意用儒家的观点来解释。孔子曾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我看来,这个‘矩’不单单只局限于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这更是你自己内心定的一个做人底线,只要不踏破这个底线,还可以自由的活着,自在的表达,让灵魂也好、心也好有一个安放的地方,我的这个‘地方’就是‘自在空间’。”

“选择经营当代艺术,不仅是因为当代艺术是反映现今社会的一面镜子,更是因为它不同于我们看到的很多传统的东西――是经过历史的筛子和一代一代人的梳理、挖掘所留下的东西。当代艺术作品参差不齐,需要有人来梳理,这个过程让人学会批判、思考的去看待。这是触动我最深的。”

做传播当代艺术的星星之火

或许很多人不解,张志强为何要把这样一个当代艺术的画廊开在石家庄这个可以说几乎没有当代艺术市场的城市。

“首先,我不愿意夸大或者放大我们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感却一直存在。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讲,发现了一个美好的东西,我自己从中受益,所以就想着要做一个传播者,与大家共同分享这种美好。我愿意让我周围的人都能欣赏到艺术之美,让每个社区或者说这个城市有那么一个地方,是一种精神的、美的策源地。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也能照亮周围那一小片天空。这是我一种浪漫的情怀。其次,现如今而言你的物理位置在什么地方,越来越不重要了,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手机,一切都变得十分方便、快捷。虽然我们立足于河北,但放眼的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在本地的市场还没来临之前,我们便是在开拓和引领本地市场,这个周期也许会很长,但我早有这个心理准备。我七年前做的时候我就知道,河北这个市场还不成熟,但是我相信以后会不一样。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早晚会实现。”

然而,画廊业完全是市场行为,它必须是在经济发展到非常好的状况下,人们在生活消费已经得到极大满足之后才有余钱来买艺术品,画廊也才能赖以生存。北京奥运会过后,膨胀的市场迅速跌落,又正逢欧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市场开始下滑。尽管刚以启动就突遇寒流,张志强却凭着对艺术深深的热爱一直坚持着。

“我其实是在市场低谷的时候进入的。那时候支撑我的是从小对艺术的热爱,是骨子里的那种情怀。因为做律师时还有一些收入,能够补贴到这边,所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不卖就不卖吧。不过在画廊经营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偶然的一次展览,效果特别好,此后就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这对我来说是个鼓舞,也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从开始筹划到亏本贴钱再到营销平衡,而今又一点点转亏为盈,张志强与自在空间可以说有一段曲折的成长历程。然而,经过七年的沉淀,张志强在一步步成熟,自在空间也在一步步壮大。

“很久以前,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更理性地做画廊了。怎样才能更加专业、更加成熟,我的市场定位在哪里,这都是我思考的问题。所以,从第五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把步子迈出去,我开始想方设法走出去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活动,第一站就是‘艺术北京’,此后也参加了上海、香港、台湾的艺术展。出去的意义最主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主流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差距有多大。其次,对我们品牌的拓展及品牌形象的确立也是很有帮助的,大家开始了解到,原来还有一家石家庄的画廊。同时,也会吸引一些外地的收藏家来关注你。”

2015年3月,《时尚芭莎》2014年度“中国画廊排行榜”公布了中国当代艺术画廊100强名单,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入围前100强的画廊,自在空间无论从学术价值、商业价值,还是硬件设施及网络人气上都是首屈一指的。4月底,张志强的自在空间带着吴高钟的个人作品“家”第三次参加“艺术北京”,展览当天门庭若市,获得了许多业内“大咖”的关注和好评。这无疑给张志强建立了极大的信心,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在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之间,总是隔着一条上下求索的漫长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多少的信念和坚持,未来定会收获多少的欣喜与感动。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与竞争 下一篇: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