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组部视角看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人才工作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2-08-24 01:37:42

从中组部视角看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人才工作的历史沿革

[摘 要] 中共中央组织部主要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纵观建党90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28年,人才工作一直是中组部的重要工作领域,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过去,从中组部的视角上来审视革命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发展,无疑对当代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共中央 组织部 人才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建党至新中国成立的28年里,我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为拥有449万党员的众望所归的在全国执政的党。个中原因,离不开我党在组织上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广泛地吸纳优秀人才,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能不能把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团结和聚集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是党能不能成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关键。革命年代是这样,执政年代也是这样”。

党的人才工作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从工作方法上看,主要包括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三方面;从工作对象上看,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为工农群众、知识分子、上层名流、党内干部几方面;从工作目的上看,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为凝聚人心、反封反帝、追求民主,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自由、富强、民主的新中国。从以上几个维度来观察党的人才工作不难发现,人才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党的其他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组织工作、统战工作相融合的,其中组织工作是人才工作的基础,干部工作是人才工作的保障,统战工作是人才工作的延伸与途径,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因而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做到“四个轮子一起转”。然而,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下,党的人才工作必然有不同的重点,这就需要从中央层面分类探究。如何做到宏观而又准确地观察党的人才工作呢?本文试图以单个的部门主体为突破点,站在主要负责人才工作的中央组织部的角度,结合建党至新中国成立前中组部的历史沿革与人才工作的发展变迁进行科学分析,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期望对新时期的党建理论和人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建党初期两年的人才工作方向以“工人为主”(1921-1922)

在战乱频繁的革命岁月里,组织和人才工作开展是否有效,是一个政党能否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关键。根据中国国情和我党的性质与宗旨,党中央负责组织和人才工作的部门与党相伴而生,最初的工作重点也是以工人为主。

1921年党的一大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①鉴于当时党员很少,各地组织尚不健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大会选举陈独秀、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为组织主任。由于当时组织的不健全和条件的不成熟,没有建立“组织部”,而是由“组织主任”这个职务实际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党的一大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培植党员、发动群众的任务,在人才工作上重点是工人队伍尤其是对产业工人的吸纳与发展。②

1922年党的二大在上海举行,担任中央组织委员,继续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在组织工作上,党的二大作出了9个决议案,其中在“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③中提出了“现在中国的……情形决定了共产主义少年在中国最近奋斗的重要责任……将他们组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少年军旅,他同时要联络中国一切被压迫的少年们的革命势力在一条民主革命的联合战线上,引导他们做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奋斗”。这个论述首次在党的正式决议中明确了吸纳青年人才的方针。在“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④中提出了“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的计划,确定了党与其他政治联盟开展有限合作的政策,扩大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范围与合作基础。

小结:党在年幼期的最初两年,在人才工作方法上以引进吸纳为主;在人才工作对象上主要以工人尤其是有觉悟的工人为争取目标,这是中共的立党之本、人才之本;在人才工作目的上看主要为了凝聚全党人心,发展健全壮大党的力量。二大后提出了“民主主义大同盟”,将工农大众、妇女青年、亲共团体都作为了人才发展对象,这是一个跨越和进步。无论如何,这段时期虽不长,却对后来党的人才工作和中组部工作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大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才工作路线的“‘左’右摇摆”(1923-1934)

根据共产国际的相关决议和国内军阀混战的国情,我党作出了国共合作的战略选择。于是,如何在与合作的前提下有原则有组织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我党不能不考虑的问题。1923年,在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大通过了著名的“关于国民运动及问题的议决案”⑤,提出了“我们加入,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这充分表明了党在人才工作上的广泛联合方针。1924年5月,中央正式决定设立中央组织部,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随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开展,以为部长的中组部开始卓有成效地落实三大的决议,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吸引许多怀抱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加入党的队伍,走上革命道路,党的组织工作在北伐战争中不断发展。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⑥特别规定了“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大会选举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执委会决议,陈独秀任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这充分说明党将组织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事实上强化了中组部在党内的地位与作用。而对人才工作,四大会议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⑦明确了中组部的任务,“党的组织部重要工作之一,现在就是设立一能够普遍地传布党的印刷品之机关……在各地、各省传布印刷品机关之设立,无论该地有我们的组织与否,这的确是供吾党深入群众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借此可以与党的组织和群众树立继续更为接近的基础”。这表明了党在大革命浪潮中充分利用国共合作这一契机广泛接触群众,把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相结合,努力扩大宣传面,在吸纳进步人才上赋予了中组部新的使命和责任。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企业党支部书记 下一篇: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

被举报文档标题:从中组部视角看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人才工作的历史沿革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