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蒙坎妹织了八十多年的布

时间:2022-08-24 01:05:11

编者按:作为贵州省最早的也是惟一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茂兰的迷人不必多说。建立于1987年的茂兰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00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除却罕见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茂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老的瑶族村寨里,如今还有守着织布机的老妇人。

在茂兰保护区,村寨大都座落在峰丛的包围之中,现在的村寨里大部分民房还都是木质结构。每户木房子向阳的一面上都会有个小小的窗户,而每个窗户内一般都会有一台织布机,每台织布机又都传唱着一个或几代织布女的故事。

也许很多人无法想象,她们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却用着最古老的方式制作土布和造纸等工艺。村寨里最老也最有经验的织布女叫蒙坎妹,她从十三岁开始织布,十五岁嫁人,到现在九十几岁了,已经织了八十多年的布。

蒙坎妹的家是一座古老而破旧的木质房子,里头现在还住着她家几代人,儿孙满堂,而她也是当地最年长的妇人。因为是在房屋里直接烧火作饭或烧木炭取暖,所以房顶和四壁都是黑色的,而在这暗淡的光下最为抢眼的还是每户人家都摆在窗口边的纺车或手工织布机。

茂兰的十二月已是很冷的季节,围坐在火盆前听着老人讲着过去故事。蒙坎妹从少年时代就以织布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十五岁嫁人来到眼前这间旧木屋里,就没停下过纺线和织布。直到现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她织布为主,这无疑也奠定了她在家中的主导地位。妇女在家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这在当地的瑶族家庭里是很普遍的事情,毕竟她们手工纺线、织布换来的钱,就是支撑一个家庭生活的经济支柱。

看着九旬老人在木屋门口借助那微弱的光线飞快地摇着纺车,我就席地坐在了纺车的对面,看着她那瘦骨嶙峋却仍飞快摇着纺车的手还有那台老机器发出的干涩的嘎吱声,我几乎忘了现在是一个工业时代,她那纺车飞快的转轮仿佛把我带到了她的那个我不可知的童年时代。

蒙坎妹告诉我,这里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都会纺线织布,在现在这个工业时代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反而更喜欢她们自制的土布,尤其是扎染布,他们制作的这类传统布料和手工艺品已经成了茂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随着茂兰一天天走向世界,这些织布的老妇人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而蒙坎妹,也该盘算着把织布的手艺传给家族里的下一代们了。

茂兰值得购买的特产

布依族的土花布

土花布是布依族妇女传统的手工制作的纯棉布料。布依农家的女孩,从十一、二岁便开始学纺纱织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家老小的穿衣以及床上用品全靠妇女手工制作土花布来缝制。土花布的品种丰富多彩,汇集了民间的工艺图案。现在土花布垫单,布依姑娘的花袋和工艺鞋垫成了畅销的旅游产品。

瑶族的花腰带

瑶族的花腰带是瑶家的未婚小伙子身上佩带之物,用瑶族自制的土布做布料,经瑶族妇女的巧手精心绣上各种精美图案,每年小伙子都备有几条花腰带,每逢节日走亲访友或参加聚会就随身佩带,瑶族姑娘相中时就想方设法抢走作为定情物。若非相中女方,小伙子是不轻易让姑娘抢走的。

水族银饰

水族妇女十分讲究银饰,有银钗、银项圈、银手镯、银压领、银梳、银帽等近十种。水族姑娘出嫁,历来都是以赔嫁银饰的多少来定嫁妆的质量。水家妇女,头上都插一根长银钗,颈上挂着银项圈,手上带着银手镯。

上一篇:长安志翔――为你的心灵开一扇天窗 下一篇:生态旅游,如何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