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4 12:41:15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血尿酸异常率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者(P < 0.05)。 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血尿酸;关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041-02

脑梗死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8~78岁,平均(52.6±12.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2],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排除痛风、脑出血、心功能不全及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肿瘤等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46~77岁,平均(51.9±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空腹12 h后次日清晨抽肘静脉血5 mL,采血后2 h内送检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尿酸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水平。患者入院后对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诊断标准

UA异常标准: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3]。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内膜-中层厚度(MT)0.8 mm、颈动脉有斑块或狭窄为粥样硬化[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脂指标中TG、TC、LDL-C水平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UA异常率为56.00%(42/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9例,UA平均(433.92±93.67) μmol/L,颈动脉正常者26例,UA(354.81±76.1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P=0.000)。

3 讨论

脑梗死占脑血管疾病的75%~80%,在众多的脑梗死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基本病理基础,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可促进粥样硬化的进展,尤其是机体脂代谢紊乱[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TG、TC、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患者,此外本研究中急性脑梗死组U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UA水平增高较颈动脉正常者更为显著,提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UA主要是由黄嘌呤脱氢酶或氧化酶降解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所产生,正常生理水平UA的抗氧化作用对老年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剂震颤麻痹等疾病是有益的,但当机体内UA生成与排泄平衡受破坏而造成其水平过高时则可产生损害,而在UA合成过程还可伴有氧自由基的形成而诱发内皮损伤。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可作为脑梗死不良预后、再发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6],而高尿酸血症则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随着其水平的增高而升高、预后愈差[7]。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观察组UA异常率为56.00%(42/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2/72),与文献报道[1]结果一致。目前认为UA水平升高引起ACI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升高的UA可促进LDL-C氧化及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且氧自由基的形成可伴随UA的升高而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从而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UA形成的尿酸结晶沉积于组织及血管壁,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3)UA的升高可引起血黏度上升,降低血浆抗氧化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水平,使自由基清除功能异常,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加重颅脑损伤;(4)可通过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及促进嘌呤代谢等来引起血栓的形成[8]。

综上所述,UA水平与ACI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临床上处理脑梗死高危人群时可将血UA检测作为常规生化检查项目,已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尿酸血症,以降低ACI的发作及缓解血管粥样硬化,对判定及评价ACI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帆,唐宜耀.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3(5):43-45.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李馨,王小芳. 探讨血尿酸与脑卒中的关系[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91-192.

[4] 江华,袁云华. 脑梗死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J]. 四川医学,2010, 31(10):1509-1510.

[5] 罗毅,方琪,唐晨拳.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分析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4):1926-1927.

[6] 赵素霞,杨云峰,王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509-510.

[7] 邱鸿凯,王晓萍. 高尿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31.

[8] 毛琴,艾清龙,孟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4-15.

(收稿日期:2013-03-13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噪声环境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中肾素活性的... 下一篇: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