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时间:2022-08-24 07:46:13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地位,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本文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计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均大力倡导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并将其引入会计准则体系中。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创新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快速发展,无形资产大量涌现,企业面临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显著增加,使得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逐渐失去相关性,不能满足会计计量的要求,而更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凭借理论优势,成为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导向。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6月颁布的IAS32《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1998年6月颁布的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 1998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 2006年2月15日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并在第22号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公平交易”指交易双方不存在特别或特殊的关系,能够平等的进行资源交换;“熟悉情况”说明交易双方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能够保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而不使其中一方吃亏。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交易双方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市场中某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合理估计并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公允价值。正是因为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所以与业务是否实际发生无关,仅与交易的双方有关。然而在关联方交易中,关联方关系有可能存在不平等的情况,导致交易不公平或不公允,所以在关联方进行资本交易、非货币易、企业并购交易、资产租赁交易、金融工具交易等的计价采用公允价值时应特别注意。

公允价值的定义还要求交易双方是持续经营企业。IAS39指出:“在公允价值中隐含着一项假设,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在清算条件下,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公允价值,应采用现行成本法进行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一)相关性

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 经济风险不断加大,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值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仍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会计信息将不能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葛家澍2010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也是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经济状态下,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中的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化能够及时的反映市场中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公允价值能够较准确的 披露企业获得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

(二)假设性

公允价值建立在若干假设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规定,交易双方是自愿的,且非关联方,双方均有意愿和能力长期持有某项资产或负债,以便得到最大收益,其次,在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后续计量的过程中,公允价值是建立在预期交易基础上的交易价格,而非建立在现实交易之上。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为资产和负债的估计价格予以计量,交易的双方并非真实的市场参与者。假设的交易价格使得公允价值信息区别与传统的以已发生的实际交易为对象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是以预期的虚拟交易为对象。

(三)估计性

公允价值的定义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并分为三级。一级估计为:在存在可观察的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应以交易价格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不做任何调整;二级估计为:在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采用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并作适当调整;三级估计为: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无法获得可比的市场交易价格,则采用估值模型计算确定。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的使用一、二级估计,尽可能减少主观性,避免企业进行盈余操纵。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长期以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均采用历史成本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在进行初始确认后,资产或负债除非使用、出售或转移,其成本将长期保持不变。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价值始终反映的是资本在投入时的交换价格,即历史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真实性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性目标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为了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既能够提供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又要能够表现未来的信息。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依赖过去的价格,会影响企业管理者对资源配置的决策,而公允价值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能够缩小企业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距,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风险等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 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二)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全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经济的 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企业为维持扩大再生产,需要对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能力进行回购。在物价上涨时,由于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以它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企业的生产能力将按照现行成本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不受物价上涨与否的影响,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三)公允价值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当前,企业利润是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得出的。收入与成本在计量单位上是配比的,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在计量属性方面却不配比。在历史成本法下,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正因如此,企业的利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利润,而另一部分是由于经济因素形成的价格差,在现行利润分配制度下二者并不加区分,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将成本费用转化为市价,达到与收入相匹配的 目的,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

(一)可靠性差

由于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因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可能是唯一的,并且难以验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当缺乏可观察的活跃市场时,交易双方无法获得可比的市场交易价格,公允价值的取值需要部分将全部依赖于不可观察的参数,即采用三级估计下的公允价值。由于非客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诱发企业管理层的操纵动机,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这样不仅会影响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而且使得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二)缺乏可操作性

在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可供观察的交易市场时,企业多采用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的计量方法。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都存在有不确定性,公允价值现值技术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就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而言,因其实际应用的经历有限以及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即便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准则多达17项,但对于具体会计准则,其相关规定仍缺乏可操作性。正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复杂性和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较为困难。

(三)增加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财务报表项目受到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变化的影响,并随之波动。在缺乏可供观察的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将部分或全部依赖于不可观察的参数。虽然波动性一旦存在,财务报表应及时反映这种波动,以便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变动,并不能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甚至存在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情况。企业若采用公允价值对持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并确认因价格波动所造成的未实现利益或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利润将产生大幅的波动,并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进而使得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

五、结束语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有效实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允价值凭借其相关性,有助于企业及时地确认利得和损失,符合决策有用性的目标,有利于资本保全,能够更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尽管公允价值自身存在局限性,如与公允价值确定相关的会计信息可靠性问题、公允价值与业绩波动关系问题、公允价值存在的利润操纵的问题等,但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际并未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适用范围严格控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未广泛的应用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条件还不完善,会计准则限制严格,并缺乏相关的指引,很大一部分资产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企业也无法通过准则的评估方法确定其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计量还无法完全取代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会计研究,2007,11

[2]周春明,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2009,9

[3]陈婷.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管理世界,2010,7

[4]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会计研究,2010,6

上一篇: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 下一篇:医院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