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焦点闪烁的群星

时间:2022-08-24 07:22:23

为了探寻“深综改”背景下北京农村学校的发展轨迹,沿着北京教育新地图,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们开启了“美丽乡村学校行”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本站,我们走进的是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两所农村学校――昌平第三实验小学和兴寿学校。

在火柴还没有出现的先秦时期,人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取火方式――阳燧,就是用凹透镜将太阳光线聚焦在一个点,光线的聚焦会产生一定的能量,将物品点燃。那时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聚焦的力量。千百年来,这样的智慧被流传下来,并被不断丰富和演绎。

两千多年后,在北京的郊区,有两所学校深谙这样的智慧,他们将所有的目光聚焦在唯一的焦点――学生身上,期望这样的聚焦能够让生命迸发出成长的力量。

在这两所学校,目中所及,耳中所听,心中所想,都只有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素养提升、个性发展是学校唯一的关注。这份聚焦是那么纯粹,却又那么深沉。

这两所学校就是北京市昌平区第三实验小学和兴寿学校,在这里,关于聚焦的故事正在被书写。

最闪亮的风景

小小的崔铭洋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开一场自己的画展。他曾无数次憧憬过,几十年后,在美术馆,许许多多热爱艺术的人为他的画作而驻足,或称赞,或惊叹。但他没有想到,这个梦想竟然提前实现了,只不过,真实的场景不是在美术馆,而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昌平第三实验小学,驻足的也不是游客,而是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同学和家长。

原来,学校在教学楼里专门开辟了一个空间,为崔铭洋举办了画展。透过这一幅幅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画作,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孩子珍贵的梦想,更看到了一所学校对梦想的尊重和珍惜。

崔铭洋并不是最幸运的那个孩子,因为,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教学楼里镌刻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记载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走进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教学楼,仿佛走进了“幼稚版”的展览馆,满眼望去,全是充满童趣的绘画,稚嫩灵动的书法,创意无限的衍纸……整个楼道里,没有领导的照片,没有校长的寄语,全是孩子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其实很稚嫩,在一些人看来甚至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幼稚又如何?在学校看来,这比学校获得的任何荣誉都更珍贵,更令人骄傲,校长甚至把能展出学生的作品当做一种荣幸。

穿过“展览馆”,走上长长的阶梯,相伴的是孩子们暑假游泳的身姿,寒假写春联的背影,第一次参加表演时的兴奋……每个学期,昌平第三实验小学都会收集每一个孩子的照片,镶嵌在楼梯旁边的相框里,这每一个瞬间定格的都是快乐,都是成长。春去秋来,岁月更迭,成长的是照片里的孩子,不变的是眼睛里只有孩子。

无独有偶,兴寿学校的教学楼里也挂满了学生的作品和照片,每一个在校的和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身影,或者是毕业时的留影,或者是演出时的照片,或者是几个同学玩耍时的合照,放眼望去,光彩四射,青春洋溢,照亮了每一条楼道,每一个角落。

这些生命的绽放,这些成长的印记,是校园里最闪亮的风景,也是教师眼里唯一的风景。

最动听的韵律

听――操场上传来整齐的跑步声,这是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校园长跑;听――运动场上传来激昂的呐喊声,这是兴寿学校的学生在进行曲棍球比赛;听――舞台上传来动听的歌声,这是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表演民族歌舞;听――实践基地传来欢呼的声音,这是兴寿学校的学生在播种蔬果……

昌平第三实验小学和兴寿学校都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动听的韵律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声音,是学生生命丰满的律动,也是学校为学生发展精心编排的圆舞曲。

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结合校训“个性智慧,卓越之基”,开设了“七彩星期一”个性课程,包括足球、健美操、花样跳绳、舞蹈、合唱、棋类等20多种特色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全校走班。现在周一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间,他们在这一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吃上爱吃的课程“自助餐”。从2014年开始,学校确定了主题活动季,四月体育节、五月合唱节、六月读书节、十月体育节,还有十一月、十二月创意文化节,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发展了个性,收获了成长。

兴寿学校确定了“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根据现有条件,充分挖掘资源,为学生开设了人文素养、体育素养、科技素养、综合素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体验了衍纸、陶艺、cosplay;第一次接触到了曲棍球、健美操、花样跳绳;圆了当科学家的梦想,实验室里,他们观测天象变化,制作电子照片;可以亲身体验草莓种植,给孔雀喂食,观察鸵鸟的生活习性,这样奇妙的体验真是让城里的学生羡慕呢。

最温暖的成长

王子清的妈妈仍然记得孩子第一次给她洗_时的惊喜与感动;张茗语的妈妈忘不了“妈妈,您辛苦了”这句话带给她的欣慰与自傲;何爸爸谈论起孩子爱干净、爱读书的习惯时,声音都不自觉地高了几分,满满的骄傲。

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是什么?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能力的增长,而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美好品质的培育。昌平第三实验小学和兴寿学校都把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

让学生“朴素地做人,精致地做每一件事”,是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教育理想。

早上,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学生排着队有序进入校园、教室,开始晨读;中午,自觉地开展午写;下午,每个班里都会唱起响亮的歌声;放学后,学生主动扫地、擦座椅、整理展板,虽然都只是小事,但是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收获好的习惯。学校还充分开发传统节日资源,通过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外节日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情感的浸润与熏陶。

兴寿学校将各项的教育活动设置了专项课程,如爱国篇、安全篇、国防篇、卫生篇、礼仪篇等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雷锋是兴寿学校传统活动,兴寿学子已经为孤寡老人服务35年、为军烈属服务12年、为温馨家园残障人员服务5年,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多年来,学校先后和昌平区司法局、国税局、地税局合作,共同开展了法制宣传进社区、走进国税大厅、模拟法庭等大型活动,让学生从小培养法律意识,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或许,多年以后,已经在美术馆办过无数次画展的崔铭洋,会想起曾经这场特殊的画展,会记得那时稚嫩的画作;已经入选国家曲棍球队的同学,会记起曾经奋战的那片草地,会想念年少时洒下的汗滴;已经成为科学家的同学,会想起第一次喂养狐狸时的惊恐,会回味亲手采摘的草莓的甘甜。曾经,他们是唯一的焦点,长大后,他们是闪烁的群星,风采各异,星光摇曳,每一颗星辰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上一篇:“三段式”课程帮助学生叩开职业之门 下一篇:让学生走出科学教育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