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水文水资源现状及其测报

时间:2022-08-24 06:33:28

民和县水文水资源现状及其测报

摘要 对民和县的水文水资源、水文机构、水文测报等进行简要介绍,以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防汛抗旱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现状;测报;青海民和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12-02

民和县水文机构经70余年的发展、完善,定点观测和查勘调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文测报体系,基本满足了国家和民和县对水文资料和报讯的需要。本文对民和县的水文水资源、水文机构、水文测报等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 民和县自然地理概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 ℃,年降水量292.2 mm左右,无霜期198 d。境内有18条支流,境内以浪塘坪、塘古岭为分水岭,其西为湟水流域水系,其东为黄河流域水系。流量在1.0 m3/s以上的较大支流有松树沟、米拉沟、巴沙洲、隆治滩,较小的支流有芦草沟、飞禽山沟、胡拉海沟、二道沟、磨湾子沟、咸水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河水混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3°4′,北纬35°45′~36°26′。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部、西北部及北部与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 km,东西宽约32 km,总面积1 890.82 km2。

2 民和县水文与水资源现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为2.66亿m3,其中湟水流域为1.91亿m3,大通河流域为0.11亿m3,黄河流域为0.64亿m3[1]。水资源主要特点为:水资源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干流及较大的支流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0%~65%,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自产水资源量缺乏,3―6月农用需水季节,干旱少雨,境内各沟道普遍缺水。民和县主要河沟水文特征值见表1。

3 水文机构

黄河、湟水、大通河为县内三大河流,均为过境河流。民和县在1940年以前没有正式系统的水文观测机构和人员,其水利工程和设施几乎为空白,自1940年始至今共设立水文站3处,分别是民和水文站、享堂水文站、吉家堡水文站[2]。

3.1 湟水民和水文站

民和水文站是1940年1月设立的基本水文站,是黄河一级支流湟水的重要把口站,地理坐标东经102°48′,北纬36°20′,集水面积15 342 km2,至河口距离75 km,主要观测项目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水温、冰情、冰流量、颗分、水化学、水面比降等。民和水文站全称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民和水文站,在编人员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技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民和水文站主要水文观测特征值见表2。

3.2 大通河享堂水文站

享堂水文站设立于1940年1月1日,隶属于中华民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1949年9月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现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黄河二级支流,湟水一级支流,系大通河主要控制站,是国家基本水文站,在青海省民和县境内川口镇享堂,位于东经102°50′,北纬36°21′,至河口距离1.9 km,集水面积15 126 km2,控制着大通河享堂以上水量、沙量及水质的变化,为治黄和工农业建设积累基本水文资料,并直接为八盘峡水库运用、下游防汛、水源保护提供水文依据和情报;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水温、冰情、冰流量、颗分、水化学、水面比降等。

享堂水文站全称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享堂水文站,在编人员7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享堂水文站含沙量、输沙量见表3。

3.3 巴州沟吉家堡水文站

吉家堡水文站设立于1958年3月,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水利厅,为黄河二级支流、湟水一级支流,系巴州沟主要控制站、国家基本水文站,位于东经102°47′,北纬36°19′,至河口距离3.6 km,集水面积192 km2,控制着巴州沟吉家堡以上水量、沙量的变化,为工农业建设积累基本水文资料;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水温、水面比降等。吉家堡水文站全称为青海省水利厅吉家堡水文站。在编人员7人,其中技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临时工1人。吉家堡水文站含沙量、输沙量见表3。

4 民和县水文测报

水文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且极其重要的基础科学。在以往,受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等的制约,测报手段极其落后,水化学及其颗分工作极其简陋或缺失;方法费时费力,手段单一,测报质量欠佳,且不能保证大洪水的测验和报讯,整体工作发展缓慢,同时水文人员知识水平偏低,测报工作安全系数低,专业人员奇缺等,制约了水文工作的发展,难以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实力大为提高,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水文工作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从职工生活、交通条件、测验水平、办公条件等方面,国家进行了大力的投资,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如雷达水位机、水文吊箱缆道、水文缆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微波测流仪、降水测报系统、办公楼等,使水文测报基本达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且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时职工知识水平整体提高,根据国家政策和要求,参加工作的职工,或培训或进修,都达到了大专以上水平,中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人数的50%以上,为湟水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文资料,为国家和地方的防汛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4]。

5 参考文献

[1] 霍小虎,孙洪保,蔡建生,等.青海省民和县水资源估算[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1):86-87.

[2]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鉴(2006―2011)[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2:372-373.

[3] 李育蕾,李迎时,权雄章.湟水民和水文站测站特性初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88-189.

[4] 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 黄河流域水文资料:1956―2010[G].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11.

上一篇:不同消毒剂及激素对江西省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 下一篇:松针类树木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