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的儒家思想文化观

时间:2022-08-24 05:27:12

论贾宝玉的儒家思想文化观

摘 要:贾宝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悌、诚信等思想,另一方面又反对封建礼教和仕途经济。最终在功业之梦、爱情之梦和富贵之梦破灭之后,将精神寄托于佛门,以出家来完成了对儒家思想的消解。

关键词:贾宝玉 儒家思想 继承 反叛 消解

通行本《红楼梦》中,贾宝玉仅正面出场就108回之多,是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主角,贾宝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可以看成是《红楼梦》中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贾宝玉身上体现的儒家思想是矛盾而复杂的,既没有完全继承,也没有完全否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从继承与反叛并存,到以佛道为精神寄托而消解了儒家思想,贾宝玉的形象也完成了从富家公子到苦行僧的转换。

一、继承

(一)仁爱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爱从血缘出发,有亲疏远近之别。仁爱在贾宝玉身上主要表现为泛爱众人,缠绵于闺阁姐妹之情。

1.泛爱众

小姐病了,他要亲候探望;丫头感染风寒,他也要悉心照料。听周瑞家的说宝钗病了,宝玉先遣人去瞧,“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过了几日又亲去探望。五十一回晴雯生病,宝玉先是不叫声张,怕王夫人知道又叫晴雯“搬了家去养息”,“家去虽好,到底冷些,不如在这里”,只去回了大奶奶一声。又留在屋里好好照顾着,新来的大夫看到这般情景,误以为病着的是位小姐;宝玉又亲自问询病情,看了药方后大骂庸医用虎狼之药,要再请了熟识的医生来,还把药炉子拿到房中煎药。又向王熙凤索要西洋药――“衣弗哪”治头痛。无论是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还是黛玉、宝钗等和宝玉一处长大的姐妹,甚至是晴雯,袭人等服侍宝玉的下人,不管他们在贾府中的地位如何,只要是宝玉认为的亲厚之人,宝玉都十分上心,这是宝玉泛爱众人的表现。

2.缠绵于闺阁

在这种泛爱众思想的支配下,贾宝玉的许多行为都变得合理起来。大观园中不乏身世可怜的薄命红颜,对待这些人,不论是如林黛玉、史湘云等千金小姐,还是平儿、晴雯等下人,贾宝玉都怜惜关照。他怜惜在襁褓中失去双亲爱护的史湘云,对尤二姐、平儿等人的薄命也深感难过。例如“变不测凤姐泼醋”一回中,平儿挨打后宝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似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又如宝玉只愿姐妹们一处常聚不散,即使要死也要一处化灰才好,所以迎春出嫁宝玉会怅然若有所失,四儿芳官被赶出大观园宝玉会大哭。贾宝玉如此缠绵于闺阁,并非生性浪荡,而是“出于纯粹的爱人之心,体人之情。”[1]

此外,贾宝玉的爱人之心不会因地位高低产生差别,但他的关爱却会因亲疏远近不同而产生差异,“亲不僭疏”,“先不僭后”。如他曾悄悄告诉林黛玉,“宝姐姐是两姨表亲,论亲疏,他比你疏”,黛玉是先来的,宝钗是后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他的关爱又往往随心所欲,如第二十九回贾母等率众人去清虚观打蘸,张道士见到宝玉,送上金银饰物以表敬贺之意,宝玉对老太太说:“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着我去散给穷人罢。”又如宝玉向妙玉索要刘姥姥用过的茶杯,送给刘姥姥卖了过活。

(二)孝悌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孝慈文化是贯穿儒家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贾宝玉深明孝悌之义,他曾对林黛玉说:“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这虽是贾宝玉向林黛玉表明真心,但老太太、老爷、太太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可见一斑。

1.父子之情

对严父贾政,宝玉不但畏惧而且驯服。“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暗地里,从不见他对贾政有任何不敬的言论,战战兢兢、惟命是从,只有‘唯唯而已’”;[2]对贾母与王夫人,宝玉亲近而且敬爱,“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折了桂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身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

2.兄弟之情

对兄弟之间,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认为“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多事,反生疏了呢?”,但“父亲叔伯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所以“只得听他几句”,略尽其情。贾环嫉恨宝玉,总是想要害他,但宝玉不仅原谅了他,还经常替他掩饰。二十五回王夫人命贾环抄经,贾环借机想用灯油“烫瞎宝玉眼睛”,烫伤后宝玉却央求王夫人:“明儿老太太问,就说是我自己烫的罢了”。

二、反叛

(一)反对封建礼教

1.反繁文缛节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礼”实际上是区分不同等级的人之尊贵卑贱的一种制度,强调的是上下尊卑各自有序,婚丧嫁娶分别有制。明清时期,以皖派为代表的乾嘉学派由重视“三礼”进而要求“复礼”,礼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礼仪与礼教相杂融,礼仪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各种礼仪极尽繁缛之能事,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进一步深化,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对礼教始终持反对态度。

贾宝玉极其厌恶封建大家族的繁文缛节,他厌弃生日时各处行礼、安席等礼仪,说这些是俗套;参加宴会、庆祝生日等活动更是能躲就躲,如薛蟠生日时他便以生病为借口逃脱,惹得宝钗不高兴。对待君臣之礼,贾宝玉对不知变通的“文死谏,武死战”极为反感,斥之为胡闹,认为这些做法“皆非正死”。

2.反男尊女卑

“男尊女卑”是维护封建宗法统治不可动摇的法则。《红楼梦》中大观园是一个理想的国度,园中的小姐们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要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出嫁后还是要“以夫为纲”。贾宝玉不但没有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反而更重视女儿的至纯至真,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了;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更是在众女儿面前服小做低,很懂得‘作养脂粉’,而且对女儿们的体贴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2]和众姐妹一起作诗,宝玉社社押尾,甘愿为姐妹们誊诗、被罚雪中取红梅,“为诸丫鬟充役”;“他自己烫了手,倒问玉钏的手疼不疼;看‘龄官画蔷’时看痴了,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而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2]此外,他为了保护女儿们,还多次代她们受过,如替彩云应承下来偷茯苓霜的罪过等等,为了这些女儿们他真可谓是“操碎了心”。作者还借甄宝玉之口说:“这女儿两个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的呢……”。表现了对女儿的极大重视。

(二)反对仕途经济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和八股制艺结合,在思想上形成严密的教条,许多封建文人醉心于通过八股制艺取得功名利禄,“学而优则仕”。贾宝玉不但讨厌读书,连跟仕途经济相关的人、事,他一并都嗤之以鼻。即使是平常敬重的小姐劝其读书上进,宝玉也是“抬脚就走”,听都不愿听。

1.反仕途经济

对待“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贾宝玉极度反感。第五回秦可卿带贾宝玉到上房中休息,贾宝玉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心中便不自在,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时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燃藜图》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这幅对联意思是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所以引起贾宝玉的强烈反感。

对待官场中人,贾宝玉“素日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来等事”,他对见贾雨村一干为官做宰的仕途中人极度反感,三十二回贾雨村拜见贾政,想见贾宝玉,贾宝玉“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一面穿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说自己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但遇到了像北静王这种人品贵重的官场中人,贾宝玉又十分敬重。贾宝玉曾经以探望痛失爱妾的北静王为由出门祭祀金钏,而贾母王夫人也深信不疑,可见贾宝玉与北静王的交往极其频繁。所以宝玉不愿意来往的其实是带有仕途经济气息的士文人。

2.反八股取士

对待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贾宝玉始终持否定态度。“他把朱熹之流‘代圣贤立言’的书籍,斥为混编篡出来的。他还骂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是‘禄蠹’、‘国贼禄鬼’。贾政认为‘最要紧’的《四书》,他‘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贾政不在家,他便干脆连书房都不进。”[3]由此可见宝玉对科举、对阅读当时所谓的圣贤之书的态度。对待劝其读书上进之人,贾宝玉不是疾言厉色地斥驳便是缄默不语。史湘云劝贾宝玉即使不愿多读书考举人、进士,也应该“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写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宝玉听了,直接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脏了你的经济学问。”并斥之为“混账话”,这是贾宝玉在书中极其少有的疾言厉色的时候。醉心于功名利禄之风染及闺阁是宝玉最为痛心疾首的事情。对于说这些“混账话”的人,宝玉也都渐渐“同他们分生了”。

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实际上反对的是被世俗化的儒家价值观,即功名利禄。明清时期儒学的核心价值已经由“己达而达人”、追求“仁”的理想人格,转化为追求功名利禄和尊贵的身份生活,贾宝玉反对的正是这种已经被功利化、世俗化和制度化的儒家思想。

三、消解

宝玉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宝黛的爱情又有着思想基础:在宝玉生活圈子中,只有林黛玉从来不说劝他热心于功名利禄的“混账话”,所以宝玉未曾与黛玉分生过。二人都对封建专制采取反叛的态度,都追求情感的自由。从这一点上看,大观园的众多姐妹中,只有黛玉是他的知音,是他精神的家园,所以宝玉不念金玉良缘,只知“木石前盟”。但黛玉香消玉殒,贾宝玉的爱情之梦最终也破灭了,宝玉再次失去了心灵的寄托。这时的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开始知道人各有命,不是所有的女儿都会待字闺中并保持纯真至美;不是所有的容颜都可保持不老,青春并不能永驻。他开始向佛道寻求安慰,并借佛道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消解。

贾家到了贾政这一代开始显露出衰败之相: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不思读书进取;安享富贵者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又奢侈浪费。煊赫百年的宁荣二府终是难免抄家流放的命运。贾宝玉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建立在优越的生活基础之上。当这个贵族之家大厦倾倒、繁华落尽,一夕之间树倒猢狲散、鸡鸣狗盗之事不绝时,贾宝玉的富贵之梦也随之破灭了。这时的宝玉开始领悟富贵不能长存,色空本是一体,皈依之心已经产生,佛道思想进一步深入消解了儒家思想。

理想破灭了还有爱情,爱情没有了还可以有亲情和富贵,可到最后贾府被抄、贾母去逝、大厦倾倒,贾宝玉的心理需要从高到低都被现实所否定。当与黛玉的爱情之梦和富贵之梦相继破灭之后,贾宝玉无路可走。打破了旧的道德信仰却找不到新的出路和思想寄托,但又必须生活在这样的末世之中,所以他向宗教寻求归宿。他选择遁入空门,“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出家是贾宝玉在爱情破灭后找到的新的心灵归属。这时贾宝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反叛,佛道思想最终完成了对儒家思想的消解。

参考文献:

[1]冯震翔.论贾宝玉的儒家真面孔[J].红楼梦学刊,2011(2).

[2]刘铭.论孔子“仁爱”思想与贾宝玉的“泛爱”思想[J].昌吉学院学报,2010(1).

[3]庞向荣.论贾宝玉的反儒思想[J].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

上一篇:动静相衔 情韵共染 下一篇:对历史嬗递过程中苦难的解读――论《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