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4 04:41:44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的方法和技巧或虽然能注意但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规律,难以对学生语文学习作出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 知识衔接 指导

一、初、高中的衔接情况

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逻辑思维更强、更灵活、更开放、更生动,更活泼,要求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更加规范化;初中语文的阅读难度不大,注重课本内容,读读背背就好了;高中语文的阅读更多、难度很大,强调学习方法以及分析能力,不仅仅是朗读背诵,更注重思维拓展,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性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进度慢,所需知识量少,高中基础知识增多了,语文知识更系统化了,知识也更具有专业性,高中语文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还需要更多的课外延伸;初中文言文学习比较容易,高中文言文单元增多,而且量大难懂,文章的深度和思想内容更丰富;初中老师很重视作文,每周都有;高中作文的跨度大,作文写800字,困难很大;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是相通的,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高中语文,在衔接问题上有某些困难,因为涉及范围和内容有质的飞跃;对于鲁迅的文章,小学时就接触过了,鲁迅的很多文章都是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很适合高中生学习和欣赏,这方面与初中衔接得很好,初中的选文文笔细腻,品味之可感受别有一番趣味;而高中的选文多与时世和社会现状有关,多为批判性的,这样我们又领略了思想的深刻性。衔接还不错,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但是内容编排上觉得初中的比较科学,每个学期都有一些诗词和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衔接得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初中老师教过高中,高中的重点、难点他给我们讲过了,所教的方法也和高中是一样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内容有很大的差异,难度上升了一个档次,高中教材内容更深,篇目更长,更难理解;初中文言文很好理解,高中文言文太难理解,文言句型、句式很难懂,很难翻译,课文不好背,考试内容还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翻译,有些难以适应;初中的时候老师说淡化语法,所以那些教材中的语法很少学习,只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文,已经弱化了句子、语法等,我在初中就没有学习过语法,不知语法为何物;而高中语法知识突然增多,常使我们感到一头雾水,这种有裂缝的衔接造成了我们听高中老师讲语法时有太多的疑惑,老师也普遍反映初、高中语文在这个方面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初中老师讲课文时都比较注重中心思想,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中心思想解答,高中讲课时都是学生们提出问题自行解决,思想比较凌乱,很难融合,鉴赏难度大;初中语文只要在课堂听懂了,就可以考试得高分,高中语文尽管听懂了,考试却不理想,而且考试时时间也不够,很难得分,很困惑,觉得高中的语文学得不好了,也不会积累,可能是不够自觉吧;初中感觉老师管得严,一些基础知识记得很扎实;高中语文的自学性要求更强,有很多阅读篇目供我们自学,阅读学习有很大的空间,课外阅读跨度也大,有些深奥;高中语文知识更多,教学的进度比较快,讲得没有初中那么仔细,基础知识掌握没有初中那么扎实,初中语文学习很轻松,高中语文课时太紧,学得较累。 初中应该注重对语文常识的积累、归纳,希望初中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一些语法,而且配些练习,夯实语文基础,建立初步的语文知识体系,避免到高中学习时像空中楼阁;初中、高中都应该多一些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有创新意识的作品,重视课外阅读,补充学生的阅读需求;高中平时增加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训练,多增加一些现代的读起来有趣味的文章,丰富阅读和想象,多增加名著的阅读理解;高中应该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适当调整课程进度,希望老师多讲一些课外知识;高中应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要活泼些,不要太呆板,应该使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否则不利于吸收。

三、教学应对策略

1、分析教材特点

现行初中教材编排体例是分为“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大类;高中教材内容分别按能力训练体系分为5个必修模块和十多个选修模块,每个必修教材编排的结构形式都是相同的,如“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四个板块分编合订,“阅读鉴赏”增加了诗词鉴赏的数量和难度,“名著导读”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专题研读,例如《家》《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等,还有哲学、科学、美学等学术论文;“表达交流”则分两个阶段,教科书分编为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种。

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初高中的学习梯度是比较大的,调查中有68.24%的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也存有客观的教材因素,更多的是需要初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适当搭建台阶,以便学生尽快衔接两个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

2、分析学生状态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旺盛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敏锐的认识力,情感丰富多变意志品质开始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心理等处于活跃阶段,这个少年期的学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①大多数学生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进步,而陈述性知识缺失,“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的知识,包括记忆、解决问题和自我控制的一般方法、策略)” ②匮乏,基本能力较弱,写文章差,口语表达缺乏条理性,但思维活跃。高中阶段“青年期的学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③。他们不仅能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并珍重自我,自我意识有了自觉性、独立性,已经走向了批判性,已经显露为自己设计人生,形成了社会情感,抽象思维品质开始发展。

3、研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也就是“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④

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首先研究的教学策略就是,提高开展国际教育的意识,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研究本土化问题,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形成完善的系列教育,组织人力物力尝试编写校本课程,教师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途径。真实的、具体的、多样化、活生生的课程发生在学校中,发生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了教师的、课堂的、学生的各种课程形态,才能将语文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与操作价值的现实的课程行为。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时容. 关于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冷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4)

[2] 肖纯.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3] 李克森. 初高中衔接的误区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2(34)

上一篇:解读余华小说中的悖论意识 下一篇:媒体技术在当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适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