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三步走

时间:2022-08-24 04:41:03

“环保意识”三步走

摘 要:水源,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球上没有水也不会有动植物的今天,包括主宰当今世界的人类。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淡薄;视而不见;意识;校本课程;行为习惯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地球生态环境被人类活动破坏日趋严重,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最近新闻报道了关于长江河段被倾倒2000吨垃圾的新闻再次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数量巨大的垃圾不仅有生活垃圾,还有医疗垃圾;本已脆弱的长江生态又一次被蹂躏,事件背后的问题值得全社会反思;垃圾运输企业的利益问题、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垃圾处理问题以及人们淡薄甚至视而不见的环保意识问题。我认为让环保意识走入学生课堂的意义非常重要。

一、让书本知识成为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窗口

要掌握一门知识,懂得一个道理,不博闻、不多见,很难准确地把握。人由于自身学识、心理、情感等等因素的影响,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一门知识的把握,需要在博闻、多见的基础上甄别,也可能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影响而认识得不全面、不准确。所以求知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能上都少不了“博闻、多见,择善而从”这个基本方法。谁能坚持这样做,谁就能求得真知,所以首先要读好这本有字书。

对小学以及初中的学生而言,课本知识是学生们了解环境知识的最前沿,通过书本真实的文字和照片感受到人类对环境带来的伤害。

二、以“主题班会”作为加深了解的阵地

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

班会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班主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地举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借助论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环保意识以及锻炼自理自治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认识更加到位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如亚洲第一沙漠水库――红涯山水库、消失的海藏河等)直观感受家乡母亲河的曾经与现在,视觉的冲击力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再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需要怎么做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升华,明白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懂得节约水的重要性以及污染环境带来的残酷后果,能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从而纳入认知结构。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四、走出校园,体验真切的家乡环境

当前大多数学生在接受课本知识的时候普遍欠缺一个对自然环境的拥抱,实践课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好奇的同时还有惰性的存在,这种现象在学生身上不在少数,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学校沟通,带学生走入典型的自然环境中,分组采集相关信息,如植被、水量、河的宽度、垃圾成分、污染程度等,汇总后师生讨论问题出现的人为和自然因素。

通过类似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一种境地,也让学生在生态保护的意识有一个质的认识,明白怎么的行为举动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五、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借助此类活动开发制定与之相关的校本课程,在探索和积累中不断更新和完善,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灌输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行为举止,达到不局限于眼前当下的长远目的,为家乡和祖国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丰富群众节庆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电视纪录片创作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