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4 01:24:12

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是实现“三个育人”的重要途径。新的历史条件对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移情理论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关键词:移情理论;高校学生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34-02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其实是做人的工作。同志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1]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90”后走进了大学校园。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思想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生活上却很依赖别人。他们不愿关心别人,但却希望随时得到别人的关心。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使传统的教育方法受到了抑制,这就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移情理论的含义及其作用

(一)移情理论的含义

“移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来自希腊词“pathos”,意指类似痛苦的深刻而强烈的情感。1909年由铁坎纳(Titchener)翻译为英文“empalhy”,意为能够用心灵去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与同情、同理性、感情移入、情感共鸣等相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Hoffman)在移情方面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个体的道德心理及其发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霍夫曼将个体情感发展如何作用于个体移情作为一个美学概念,认为移情是一种情感反应,是对他人感受、思想、意图的觉知,是个体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情境,体察他人不同情绪状态的能力。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移情是指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态度。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二)移情理论的作用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过,“情者,性之端者”。可见,人都是有感情的,情是打开人心扉的钥匙,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的联系,这种联系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他人,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都是相互的。移情理论的主旨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正适合运用于人际关系中。

二、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移情理论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

“90”后的大学生本来在思想上就独立性很强,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强调“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管住学生”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学生管理工作者习惯用命令式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移情理论要求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无形中就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

(二)运用移情理论有利于营造出和谐的教育氛围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教育中运用移情理论,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餐厅、教室,关心学生安危冷暖,认真研究解决求学、就业、求乐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怨,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师生逐渐成了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话都愿意和老师说,教师在学生心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兄长。这样,就消除了师生交流的障碍,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2]。

(三)运用移情理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理论储备,但还比较单纯,其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在思想上呈现出多元性、易变性、自主性等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运用移情理论,从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和接受能力出发,深入学生,扎根于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有利于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意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积极运用移情理论

(一)思想上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做到自尊、自主、自强、自重、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转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学生、学生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教师只有知学生所想、所爱、所难,才能想办法叩开他们的心扉,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把深入了解学生状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思想特点,以学生需要来确定服务内容和形式,进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3]。当学生管理工作者真正了解了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什么、需要老师怎样做的时候,才能使学生不断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优势,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二)实践中做到善看、善听、善沟通

善看,即是对学生的言行要细心观察,也就是说,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出判断。

善听,是指教师从学生言谈中发现学生思想问题的蛛丝马迹。每个学生心里都有很多话,关键是看他愿不愿意跟你讲。我们要变“我讲你听”为“你讲我听”。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怎么听,听什么,听了怎么办。倾听并不是只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必须用心去理解,并做出应有的反应。要听出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要广开言路,通过多途径了解学生的需求。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博客、人人网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

看出问题、听出问题后就要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平等参与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平等参与只有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付诸实现,得到保证。在沟通与交流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与大学生平等地进行辩论以至争论,以便双方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得一致的看法、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教育中要有爱心、耐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无可比拟的,对学生是否充满爱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爱是当前高校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要多体谅、宽容,而不是冷漠苛刻。赏识学生的优点是爱心教育的有效方式。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学生的过错是爱心工作的直观表现[4]。真心实意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是很细致的工作,没有耐心和韧劲同样也是做不好的。对学生的教育中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碰到一些思想落后的学生,就是无论你怎么说、说什么,他还是听不进去。二是做了工作有些成效,但是稍一松懈又有所反复。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地将理融于实际,心系于学生,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既具有真理的感召又具有人格的力量,使人感到可亲可信,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去感化学生。

总之,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艺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若较好地运用移情理论,向学生倾注感情,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虚心听取其意见,吸取其有益思想,调动其积极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职责[J].思想工作,2004,(2).

[2] 冯楠.浅谈如何发挥移情在高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3] 温储蔚.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学会“四善”[J].党史文苑,2009,(10).

[4] 路遥,浩洪涛.高校辅导员采用“移情理论”的教育激励心理分析及人格特质培养[J].现代教育,2009,(10).

The usage of the transference theory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education

WANG Qing-lin

(Math department,Heze college,Heze 274015,China)

Abstract: Students management education is to realize the "three" an important means of a useful lesso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education sets higher demands.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operator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his work in practice.

Key words: transference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usage

上一篇: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