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之初解——何为中医说的毒

时间:2022-08-24 12:11:15

毒之初解——何为中医说的毒

追究“毒”的本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草为何成了“害”?在畜牧时代,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到了农耕时代,草成了农作物的大敌。因此人们开始痛恨草,“害人之草”的观念由此产生。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出“毒”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善而厚”演变为“恶而厚”,而后者最后成了人们固定认识的“毒”。

理解了毒表示“恶”的含义的演变,我们再来认识“厚”。“厚”是用来形容“往往而生”这种状态的。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明草顽强、连绵不绝,且有稠密、茂盛的特点。这种状态即是对“毒,厚也”的阐述。在中医学里“毒”也反应着一种“厚”的状态。

人们常说的毒素是一种物质,而中医里面的毒则是一种物质或性质在人体内滞留发展,而呈现出一种“过”的状态。这种“过”如同“厚”一样,表现出郁积、难以排除的性质。因此,在中医里的“毒”是一种广泛的、辨证的概念。

狭义的毒,比如巴豆、砒霜这种本身就对人体有毒害的毒物,还有很多毒虫毒草等等,对健康人来说,这些东西就全是毒。当然,就中医的辨证角度来看,对于患病的人,比如便秘之人,适量的巴豆对他而言就是药。

除了这一类比较狭义的毒,风霜雨露、日晒冰冻等等,都会是毒。

江南一带水网密布,古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很多都会得风湿病。这与江南一带较潮湿,并且人们居于水上,出行掌船有很大关系。如今,很多北方人冬天来到江浙,也会被这里湿冷的环境冻得够呛。人体受到含水量较高的冷风侵蚀,日积月累易患风湿病。从中医上来讲,这里的毒,并不是风湿病本身,而是指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风湿之邪。

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与人争锋相对的争吵等等,都是心理上的“毒”。如林黛玉一般,她的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在生理上表现出了咳嗽、吐血等症状。中医上,林黛玉的病属于气滞郁积,除了她所得的肺结核,很多我们常见的病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身心不健康有一定的关系。心理上所受的“毒”,也会使人们更容易遭受这类身心疾病的侵扰。

生活中乐观开朗的人,身体也总是很健康,这与他们豁达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情绪上的不良因素,他们可以自己化解。也就是说,心理上的“毒”,他们自己能“解”。平时看病的时候,医生总会嘱咐病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中医所指的毒,可以解释为所有造成人体不良状态的物质,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因素,只要对人体有不健康的作用,都是“毒”。

上一篇:企业计算机维护现状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RCS—978变压器保护装置比率差动保护原理及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