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3与P15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表达

时间:2022-08-23 11:52:53

P73与P15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表达

【摘要】 目的 检测P73和P15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并且研究他们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口腔科活检或者是手术切除术的标本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P73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都很高,分别为100%、100%、95.83%。结论 P73和P15蛋白的表达与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关系,P73和P15蛋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P73;P15;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04-02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具备癌变潜在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也有少数OLP转化成OSCC。研究显示,P15、P73蛋白与OLP和OSCC发生、发展,特别是与某些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密切相关。本实验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5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来探讨P15和P73蛋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口腔科活检或者是手术切除术的标本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平均年龄为54.6岁。其中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1例;口腔扁平苔藓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24例;在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12例伴有淋巴转移;标本都来自口腔科活检或外科手术,标本离体后立即置于-8O℃冰箱冻存,全部标本都经病理诊断证实。

1.2 主要仪器

1.2.1 微波炉 Midea烧烤微波炉

1.2.2 病理组织切片机 常州市郝思林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1.2.3 冰箱 西门子冰箱

1.2.4 恒温培育箱 上海庆声仪器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2.5 显微镜 看片用显微镜:Olympus双目生物显微镜;图像采集用显微镜:德国莱卡(Leica)生物显微镜

1.2.6 防脱盖玻片,载玻片 上海鼎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先对所有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步骤,切片后置于载玻片上,放入37。C的恒温培育箱中2h,脱蜡至水,然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用修复液进行修复,随后滴加试剂让其显色,然后对照染色。免疫组化结果按照阳性细胞数所占的比例可以分为四级:无染色或阳性率≤5%为(-),阳性率为6%-30%为(+),阳性率为31%-50%为(++),阳性率>50%为(+++)。

2 结 果

2.1 P73蛋白在NOM、OLP以及OSC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见表1。

2.2 P15蛋白在NOM、OLP以及OSC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见表2。

3 讨 论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口腔黏膜常见病,通常会单独地发生于口腔的黏膜或者皮肤,也可以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其发病率一般为0.51%,癌变率为0.4%-6.25%。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它列入了癌前状态,一般都发生于中年妇女。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变现为小丘疹连成的环状、网状或者树枝状等形状,通常为灰白色或者白色的花纹。病变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如脸颊、口唇、舌头、牙龈、口底以及腭部等,成左右对称分布。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般占口腔恶性肿瘤的80%以上,有相关研究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排名第六。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多发生于舌头、腭、脸颊、牙龈等部位,通常恶性程度比较高,而且容易向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上的预后也比较差。

目前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研究已经是世界癌症防治的主流。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对临床防治癌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几经证实,P73和P15蛋白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73蛋白是Kaghad等于1997年发现的一种基因,是基因P53的成员,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类似的功能和机构,由于它们结构上的相似性,提示所编码的蛋白可能有相似的功能。P73能够很好地维持口腔上皮细胞和其他衍生细胞的分化以及再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P73发生了异常的表达,那么将会影响癌细胞的转化。所以,P73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中P73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都很高,分别为100%、100%、95.83%。P7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明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抑癌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一般是下调的,因此肿瘤中表达下调基因的分离已经成为目前筛选候选抑癌基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P15基因是一种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P15蛋白的N末端能够和CyclinD竞争性地结合CDK4/CDK6,这样就组织了CDK和CyclinD的结合,从而细胞周期就不能通过G1期望的调控点到达下一个时相,所以就能进行DNA的修复,抑制了肿瘤的发生。P15区域容易发生突变、缺失以及甲基化,因此失去了抑制癌症的功能,从而使得恶性肿瘤的发生。P15基因失活机制主要有纯和性缺失、重排、突变以及甲基化,但是甲基化是P15失活的另一种形式。本实验研究发现,P15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都为100%,但是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有所降低,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的表达率大大地减少,仅为54.14%。因此可以看出,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到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主次减弱,这与国内某些专家的研究是一致的。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P15蛋白在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增至分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低表达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以及癌变的发生相关,并且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可以把P15作为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是有开始发生癌变以及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分级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够为癌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对P15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这基因在癌变过程的发生发展作用机理要加强研究。

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具有癌变的倾向,属于癌前的病变,有可能会转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本研究主要是针对P73,P15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P73和P15蛋白在三者之间的表达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P73和P15蛋白可能会和口腔扁平苔藓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于是进一步地进行了解,发现P73和P15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的表达成负性相关,它们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的作用。

因此联合检测P73和P15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可提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防治癌症提供依据。本实验中标本数目偏少,增大标本数目有助加强论证。P73和P15两者在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向红,权芳,张正民,等.MDM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4):355-357.

[2] Lodi G,Scully C,Carrozzo M,et a1.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oral lichen planus: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Part2.Clinical management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5,100:164-178.

上一篇:浅谈中医药对出血性脑损伤稳定期脑溶解的临床... 下一篇: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