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零挂科班集体试点的研究

时间:2022-08-23 11:47:26

关于创建零挂科班集体试点的研究

摘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通过对广东医学院创建零挂科活动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本次创零活动的成效。学生要增强的集体荣誉感与忧患意识;专业课老师应加强实践教学体制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学院领导:建立学生、教师激励性淘汰机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零挂科;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廖耘生(1992-),男,广东云浮人,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戴俊慧(1992-),女,广东韶关人,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广东 东莞 523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东医学院创新试验项目(项目编号:SYDS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35-02

创建“零挂科”班集体的本质并不在于班级里必须没有学生挂科,而在于使班集体向着“零挂科”的方向发展,建设具有优良学风、团结互助、师生如友的班集体。我们团队以创建零挂科班集体(以下简称“创零”)为研究目标,旨在探索广东医学院学风建设的道路。试点期间,我们以学校22个班级为试点班级,提供创建零挂科的基础方案,让各班班委针对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改进并实施创零方案。一个学期的跟进后发放了关于本次试点研究活动的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731份,共收回问卷625份,回收率为85.50%。其中有效问卷为584份,占93.44%。

一、本次创零活动的主要反馈

1.更倾向于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

在创零方案实施过程中,有不少的人提出:大学应该是自主学习,不同于中小学学习。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8.94%明确提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之间没有冲突,他们基本上认为自主学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制力,而学习小组注重小组讨论和合作能力,所以两者并没有冲突。通过集体学习可以增进大家的感情,这也是组建学习小组的次要目标之一。然而也有35.04%的同学提出有冲突。理由如下:组员都有各自的职务,时间不好调配到一起;学习小组耗时且低效等等。

2.反对强制性举措

在创建零挂科方案的进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对于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该采取怎样的学习形式达到双赢。调查发现,只有21.92%的人赞成成绩位于班级后30%的同学强制参与学习小组,并由学习优良的同学主动监督。持中立者占45.21%,而持反对的高达32.88%。很明显,持中立和反对的比例明显居多。由此显示同学们对于强制性的活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相对于其他自主性较高的选择性项目,同样是针对创建零挂科班的举措,这项调查的结果持中立和赞成的比列明显上升。

3.注重专业课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有83.90%的人赞成一学期举办一次某一专业课的知识竞赛者,而持中立者和反对者基本占13.70%和2.40%。综上数据可得:首先,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也很重视专业课的相关学习活动。因而可以在完善零挂科方案上通过开展知识与趣味结合的竞赛吸引同学们的主动参与。通过竞赛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本次创零活动的分析

1.由学习小组走向研讨课程

国外“课程式自主学习”有一种模式是研讨课程。每一学期的讨论课均有其特定的研究主题。学生的任务是选择研究内容并从事相关研究。学生要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完成书面报告,最后在课堂上就研究成果作口头报告。如果学生的研究和讨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时老师会补充相关知识或纠正错误。学生在课堂上是主角,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都非常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而我国高校授课仍以教师授课―学生记笔记―习题巩固或课后复习为主。课堂上老师学生互动很少,学生仍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是其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尽管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近几年有所改进,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需要进一步引导,主张引进这种研讨课程的模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同时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研讨课程的开展首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学习小组有不同的主题研讨,小组内先进行一轮的口头报告,再进行组间的课题交流。这样既能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研讨课程中,在小组中也避免了没人敢发言的情况,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随着研讨课程的成熟逐步提升至国外的模式,学习小组整合为整个班级,真正达到国外的课堂教学的水平。

2.大力宣传创建零挂科班集体的意义

(1)对于学生个人的影响:创建零挂科班集体这一举措能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热爱学习、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精神风貌,提高学习效率,积累经验,对今后自身发展的改善和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同学们在创建零挂科活动中领会到班集体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积极加入创建零挂科班级行列里面,建设和谐美好的班级小家庭。

(2)对于学校学院的发展: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始终围绕着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本次创建零挂科班集体立足于班级,不落下任何一位同学。在完善班集体的同时也提高了每位同学的综合素质。这利于学校认识了解当前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有助于宏观管理及学院年级学风建设,让学校的精神指示能转化为具体措施,更好地落到实处,在今后进行相关活动更有针对性,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效果。

(3)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零挂科”方案中需责任到个人的或已开展过但效果不明显或未开展过的举措选择中立态度。相比高中,大学是相对自由的。同学更希望的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对于集体的活动,如果是对自身有益的会积极参与,但对那些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或对自身益处不明显的,或者已经参加过类似活动但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则会持一种观望态度。大学里的自由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下降,同学对班级荣誉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因此,努力创建零挂科班集体不仅仅要学风好,还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们爱班级才能积极主动为了班集体而努力。

三、关于创零活动的思考

1.学生: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忧患意识

在创零方案中鼓励各班级开展各种活动,不管学习还是文体等方面,都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协作,增加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参与各项院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需要学生尽自己所能,不断超越自我,为班级争取荣誉。班干部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一支职责分明、负责的班干部队伍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工作热情,令其团结、奋发向上,从而树立良好班风,提高班级凝聚力。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体在本次创零活动的成功实施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学生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强烈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的顽强意志。树立大学以学习为主的理念不仅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提高专业以外的素质。大学生的视线要走出校园的范围,开阔视野,意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认识到当前社会竞争的严酷性,还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去主动汲取知识。只有在思想上让大学生真正培养起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2.专业课老师:应加强实践教学体制建设,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结合临床实践与理论的课才能被广大同学欣然接受。重视实验课和理论课的互补与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很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医学的严谨性。老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完善执教方法,以求更高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深得同学们的爱戴。师生如友般相处,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3.学院领导:建立学生、教师激励性淘汰机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所谓激励性淘汰机制,即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以激励为目的的淘汰考核机制,即改淘汰机制不以淘汰为目的,而是以淘汰为手段的激励原则。例如,挂科学生不能参加学校奖学金、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等的评比。同时,对教师队伍每年也要进行考核,调查其教学水平,淘汰个别教学质量差的老师。学校的很多活动,领导老师只是下发精神纲领,不能亲自监督落实,所以部分同学都是草草了事,甚至没有开展或者参与相关活动。同学们没有主人翁精神,更不能领会自己各项活动的意义,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学习并成长。学院领导的重视无形中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督,使得同学们有持之以恒的目标与信心。另外,在实施创建零挂科活动中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现在班集体的相关活动都是班集体制定实施,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在同学们实践过程中或决策的事件中给予指导不仅能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情况,还能避免同学们走弯路,让活动开展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董耐婷.国外高校自主学习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2]许玉芬.试论新时期的大学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

[3]王羚伊.牛津大学自主学习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

[4]许志杰,董韵,曹砚辉.微博对大学生看待公共事件角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谈 下一篇:别墅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