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饼 第4期

时间:2022-08-23 10:09:57

豆腐饼 第4期

诀窍:

1.做豆腐饼的肉得细心切成小小丁,豆腐和肉的比例四比六比较合适;

2.葱必须要选择最小的那种小葱,弱弱的,味道不能太冲,有点意思就好;

3.油煎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饼皮就变硬了。

说起来这个摊主老板娘和我还有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亲戚关系,从辈分上来论,我应该叫她表嫂,可是,她儿子却跟我一边儿大,所以有好一阵子,我不知道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

豆腐饼的馅儿没什么特别的,豆腐、肉、葱花,面是发过的,老板娘在一块大大的案板后面现做坯子,现下锅煎,包好的饼坯每个巴掌大,按到鏊盘里,先在油里煎,然后加水煮,等水干了,饼也熟了,油汪汪,黄亮亮的表皮很软,吹弹可破,冒着热气的馅儿,经常能烫破嘴巴上颚的皮,但是,趁热才好吃啊!

记得小学有一次,不知道吃了几个饼,但是意犹未尽还想再吃,小学生兜里没多少钱,吃完早点,就剩一个大毛,可饼却要一毛五分钱,收钱的箱子放在一边,老板娘算好帐,往里投钱往外找钱都由客人自行解决,为了再吃一个饼,我将一毛钱放进箱子里,便向老板娘要饼吃,估计老板娘早就看见了我的小把戏,笑问道,你刚才放了多少钱?

我顿时不好意思起来:一毛……

众人便哄然笑了起来,我想这个时候我定然是面红耳赤,懊恼不已的。

老板娘还是给我夹了一个饼:吃吧!

虽然饼的滋味一如之前,我却觉得味同嚼蜡。

之后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再去吃饼,那几日,只要一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难堪,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反倒认为是老板娘有心要在众人面前出我的丑。不就是五分钱么,至于这么说出来吗?明天还你就是了!我这样想着,不过,到底这五分钱还是没还上。

本来是下决心再也不吃了的,后来在美味下也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小学吃了六年,初中便去了外地读书,每个月回家一次,只要回家,必然就去吃饼。到了大学,回家的时候更少了,寒暑假,虽然赖床是件要紧的事情,但是偶尔馋虫上来,早起一次就全是为了这几个饼。

以前做豆腐饼有两家,他们住的是邻居,卖饼的摊点也是隔壁,印象中,阿姨开始做饼的时间,还比她的邻居要晚一些,但是后来居上,邻居家渐渐凋敝了,期间虽然也冒出过几家豆腐饼店,但是最后,阿姨的豆腐饼还是冠绝全县,成了垄断经营者,而摊子也已经从当初只是用毛竹和红蓝彩条塑料布搭起的简易棚子,变成了实打实的街面房。从一毛钱一个开始到现在一块五一个,她的店里从早到中午(她只经营到中午)永远都是人满为患,有时候不走走后门,就得等上好几锅才能吃的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老板娘的丈夫出现在豆腐饼摊,只是听说,老板娘独力用做饼的钱将她的两个儿子养大,送进了大学,还在家附近盖了房子,现在大儿子开了一家APPLE专卖店,和我同岁的学过厨师的小儿子则跟着母亲在豆腐饼店帮忙。我放假回家去吃的时候,总是会仗着和他有几分相熟,腆着脸让他帮忙插个队。

毕业之后,没有了寒暑假,更难得回家一趟,为了一解饼愁,我就开始动手试制豆腐饼,看老板娘做饼少说上千次总是有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是临到动手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和多少面,放多少水,多少酵母,面发到什么时候才算好,肉馅儿和豆腐怎么个比例,葱花什么时候放,盐、糖、鸡精,各放多少?瞬间焦虑了。

忙忙碌碌做好的饼与家乡老板娘做的饼相去甚远,皮厚且硬,肉买的是现成的肉末,吃上去没有颗粒感,葱似乎放得过晚,与豆腐和肉格格不入,而豆腐又不够多……总之一句话,就是不成功!

不死心,继续尝试了几次,终于摸索到了一些经验,做出来的豆腐饼虽然获得了家人一叠声的称赞,可我却总觉得味道还是不太一样,但一连几次都是这个程度,似乎再也没有进步的余地了。也许,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在认为,不管再怎么尝试,我永远都做不出老板娘的豆腐饼的味道。

上一篇:断网七天记 下一篇:怯步者笔记——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