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用药指南

时间:2022-08-23 09:08:23

胃溃疡用药指南

溃疡病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性病变。正常的胃、十二指肠黏膜受到胃液中胃酸和蛋白酶的侵蚀破坏,造成了局部黏膜的破损和缺失,这就形成了溃疡。由于其形成是消化液消化自身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所以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溃疡病发病率很高,据估计,大约十人中有一人患过此病。该病有反复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复发率高。症状常反反复复,经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还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胃肠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的胃溃疡因为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防治。

那么,溃疡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知道,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以便于消化食物。但是胃、十二指肠黏膜无时无刻不与胃液接触却保持完好,这是因为黏膜具有一整套防御胃酸破坏的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的破坏力与黏膜的防御力保持动态平衡,黏膜不会受损,但在很多病理因素的影响下,两者平衡被打破,造成胃液破坏力加强、或黏膜防御力下降,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会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形成溃疡。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幽门螺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通过口腔进入人体,专门感染人类的胃黏膜,人们一旦感染了这种细菌,就极易患上溃疡病。

由上可见,溃疡病的发生存在三种主要的原因:胃酸作用过强,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使用的治疗溃疡的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是通过纠正以上三种原因中的一种或两种而发挥作用,在此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对它们进行认识。

基础篇 溃疡治疗药物一览

减弱胃酸作用强度的药物

碱性药物

曾是治疗溃疡的主要药物。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降低胃液酸度,可以减轻溃疡症状。主要药物有: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其复方制剂包括胃舒平、乐得胃、胃仙U等。这类药物因为存在产气多、继发性胃酸增多、便秘等副作用,且疗效并不理想,在新一代抑酸药物问世后已趋于淘汰。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了。

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

作用于生产胃酸的胃黏膜壁细胞,使胃酸产量减少。从而使溃疡停止发展,促进愈合。其代表性药物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这类药物的问世,使溃疡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除西咪替丁因毒副作用较多,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外,其他药物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而仍在广泛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

直接作用于壁细胞的酸分泌通道,使胃酸不能进入胃腔内。这类药物有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耐信)等。是目前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药物,正逐渐成为溃疡治疗的主导药物。这类药物多数体内半衰期长,每日只需服用一次。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的优点,但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

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再生修复的药物

硫糖铝

服用后可以覆盖在溃疡面上,使溃疡面与胃酸隔绝,减轻疼痛症状。同时还能促使破损黏膜再生、溃疡愈合。因为价格便宜,作为溃疡病的辅助用药仍用于临床。但缺点是服用不便,口感差,易产生便秘的毒副作用。

铋剂

是一类含金属铋的药物。同样起到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再生修复的作用。同时这类药物还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适合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溃疡。这类药物包括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得乐、三钾二枸橼酸铋)、胶体酒石酸铋等多种制剂。服用这类药物可使舌苔及大便变黑,长期服用可以损害肾功能。

麦滋林-S颗粒

本品为菊科植物花中提取的苷菊环烃与L-谷氨酰胺的复合制剂。具有消炎、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与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合用疗效显著增强。在溃疡的缓解期单用本药有较好的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

前列腺素类

因为人体内前列腺素具有增加黏膜血流量、加强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细胞再生的作用,所以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制剂也被用于治疗溃疡病。如:恩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奥诺前列腺醇等。由于这类药物大多有较多胃肠道反应,有的甚至对肝功能有损害,因此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胃动力药

部分胃溃疡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常有胃动力低下,胃排空缓慢。食物及胃液滞留于胃内时间过长,易损害胃黏膜导致溃疡。配合使用胃动力药物可以改善胃排空,减轻黏膜损害。这类药物包括:胃复安、吗丁啉、西利、莫利等。

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抗生素类

即通常所说的消炎杀菌药。包括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痢特灵、庆大霉素等都被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一般需要两种或更多联合口服使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

铋剂

如前所述,铋剂本身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临床上常以其联合两种抗生素使用,构成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质子泵抑制剂

虽然本身无直接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其使用能降低胃内酸度,使抗生素能更好发挥作用。所以临床上也常用这类药物联合使用抗生素构成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抗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案很多,但大多都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为基础,再联合两种抗生素构成三联用药方案。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或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甲硝唑等。疗程多为1周。

升级篇 治疗溃疡病的具体用药选择

如前所述,治疗溃疡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应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呢?具体到每个病人,选择用药方案应考虑很多因素,如病人年龄、溃疡部位、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济状况等。

溃疡急性期

此期症状明显,治疗上应该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加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与修复。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应同时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利于溃疡愈合,并减少复发。具体用药选择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再联合一种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果胶铋,疗程4~8周。对于老年人患胃溃疡,胃动力差者,可以再加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或吗丁啉,促进胃排空。

溃疡愈合期(缓解期)

此期症状不明显。但由于溃疡病容易复发,此期是否应该继续用药,如何用药等问题还没有公认的答案。目前有几种方案:一是使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组织胺2型受体阻断剂,使用急性期用量的一半进行长期维持服用,常服用3~6个月以上;二是间歇全剂量治疗,即平时不服药,当病人自己感到溃疡病症状明显时,使用急性期用药方案进行一个疗程或用药到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

用药提示

服药治疗溃疡病应坚持足量、全程用药。现代抗溃疡药物见效快,服用几天后症状即可消失。但实际上溃疡的完全愈合却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患者症状一消失就认为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常导致溃疡很快复发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因为胃黏膜保护剂是在溃疡面局部发挥作用的,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在两餐之间空腹状态下服用,药物才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更好地发挥作用。若随餐或餐后立即服药就会使药物与食物混合,无法发挥作用。

溃疡病患者慎用止痛药、感冒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常含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常常诱发或加重溃疡。

上一篇:医药信息板 下一篇:走出心血管病用药误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