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铜元举隅

时间:2022-08-23 07:47:54

目前机制币造假行为已借用了高科技手段,使用电子扫描设计版面,再用激光雕版,所出赝品惟妙惟肖,初涉者很难鉴别。收藏者稍有不慎,便即失手。现在的造假者,行动迅速,往往珍币品种在拍场的槌声尚余音在耳,赝品已经出现。此类新制赝品的普遍特征是铸造精湛,材质精良,纹饰优美,较之旧时赝品之制作水平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一些欠缺商业诚信的古玩商也往往以此骗人牟利。但赝品仍有材料色泽不古,重量偏轻,包浆与币体结合欠紧密,纹饰浮浅,与真品相比差距较大等破绽。

古玩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多年形成的凭眼力交易的习惯尚存,而以假充真乃至捡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诚信经营的准则被认为是与古玩行业无关。现代拍卖行业的诚信自律,才是刚刚开始,能否推广至古玩行业,尚待观察。因此,笔者特将所见铜元赝品予以公开,看能否为净化市场尽点微薄努力。

1. 大清铜币己酉中心“汴”字阔缘试样(图1、2),除纹饰浮浅外,其外缘宽阔,看来是造假者未拿捏准确或故意所为,可一眼辨明。

2. 四川省光绪元宝水龙当三十(图3)。此币缘内珠圈为长条形,真品为圆形粒点。

3. 大中华民国云南一仙铜元试样(图4)。此币毛病较多,如直径偏大,分量偏轻,纹饰浮浅。但旗帜纹饰等过于细腻,较易惑人。

4. 民国25年“平”“津”字嘉禾拾枚大铜元试样(图5、6)。此币背面缺少回字纹圈,可谓非驴非马之作,不难辨明。

5. 江西辛亥大汉铜币试样(图7)。此币背面地张平素,而真品有交叉的网纹装饰,造假者未见真品,而依据的拓图又未能清晰显示其特征。《收藏》总136期《江西辛亥大汉铜币真伪考》一文内容发生争议,关键在于缺少地张纹饰而非笔画之错,所幸已有读者撰文纠正,不再赘述。

6. 民国7年军政府湖北铜币伍拾文(图8)。此币虽为普品,但也成造假者仿制对象,其错误在于币背内圈篆文“汉”字的地张无细平行线纹装饰。

7. 民国22年山东省造二十文铜元试样(图9)。此币与真品相比,在于币面旗杆顶饰锤体小于真品,因有罕见的五彩锈包浆,几可乱真,藏界一般认为此包浆无法伪造,是历史较长而未流通之物,俗称原光。

责编 陶 贝

上一篇:华严工致――山西古典家具概述 下一篇:临朐瑰宝齐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