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形势下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

时间:2022-08-23 07:41:51

探讨新形势下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

摘要:本文从劳动工资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入手,通过对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对新形势下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讨;劳动工资统计;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labor wage stat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labor wage statistics work, explore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labor wage statistics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explore; labor wage statistics;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反映单位人力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以及劳动力报酬和工资水平等情况。

一、劳动力工资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劳动工资统计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劳动力的用工成本,分析国民初次分配的构成,为党和国家制定社会保障政策以及计算社会保险征收比例和法律赔偿等各项劳动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单位制定、调整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单位制定经营决策的依据,是监控单位经济状况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单位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劳动力工资统计一直是一项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在发展经济与生产经营中都十分重视的基础性经济工作。该工作具备很强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及时性,备受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重视,因而,认真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是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单位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日益增多,人力资源机制和劳动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引起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出现了诸多不足,如何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适应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不具备代表性。

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单位”的涵义及范围不清,按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解释为辖区内全部企事业单位,当中未提到小型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而劳动工资统计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理应包括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私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日益减少,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大量涌现,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中不包括的单位逐渐增多,包括在内的单位不断减少,而这些包括的单位仅仅只反映了全社会劳动总量的一部分,却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个体经济劳动工资水平。

2.统计数据不具备精准性。

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决定了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而目前的劳动工资统计中,基础统计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改善:

一是难以保证统计水平。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大多为兼职,基本是政工或会计人员兼任,统计人员不固定,人事变动较频繁,造成业务不熟、制度不明就开展工作,而劳动工资统计几乎涵盖所有行业,调查的单位数量比其他专业要多得多,从而造成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甚至有的本职工作已占去极大精力,很难再有精力参与劳动工资统计,于是资料的填报很难达到有关部门的要求,而统计部门面对的基层单位多且杂,无力核实上报资料的准确度,从而影响上报资料的准确度,统计水平难以保证。

二是统计手段落后。一个基层单位要统计多个部门的劳动工资,如此一来基层填表单位负担重,工作出现杂乱现象;多数基层单位目前仍采用人工填送报表,工作量大,速度慢,由于统计手段落后,单位统计人员在负担重的情况下,容易填错有关指标,导致劳动统计数据准确度下降。

三是规避政策弄虚作假。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在当今社会用途广泛。比如职工的五险缴纳以及企业和个体经济赔偿案件的制定等等都要以劳动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作为依据和衡量标准,对于此类敏感问题,有些单位的决策者为了躲避税收和奖金等相关政策对其造成的影响,有意隐瞒职工的真实收入,导致上报数据虚假,影响劳动工资统计质量。

3.统计数据不具备针对性。

构成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因素主要有从业人数、职工年末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以及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中的指标陈旧,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尤其是反映各级政府、社会焦点及单位决策所需要的指标更为不足。

4.统计工作不具备重视性。

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严重制约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开展。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合格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该工作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但仍有部分领导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很少听取相关人员的工作汇报、很少关注统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困难,以及很少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上下功夫。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中,劳动工资统计属定期全面的统计报表,涉及的单位多,因其机构的不完善,涉及范围广,不稳定、不专业的统计人员等造成收集统计报表的工作难以开展,且收集的报表,其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关于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各级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方式、指标体系作以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并结合劳动工资统计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单位的劳动工资制度才能得以完善、规范、落实,统计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各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才能明显提高,才能保证统计部门独立有效的开展工作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劳动工资统计的质量,应该加强劳动工资统计的基础工作,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统计台帐,健全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相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统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更好的服务社会。

3.改革指标,提高受惠。

劳动工资统计不仅要达到上级的要求,还应增设服务与基层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的功能,从而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的作用。要结合当前形势,灵活准确地提供劳动力成本信息及量化指标,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例如,目前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统计核算采用的是基本都是均值指标,均值指标只有在方差较小的条件下才能说明问题。农民工与城市工用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阶段特征。应当增加结构性指标来完善劳动力成本的统计;再比如统计部门在统计时可灵活加入反映“十二五”计划完成进度和当地政府下一年度制定的相关量化指标,使得地方政府也能从中受益。

4.规范统计,完善体系。

基础工作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重点。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建立并完善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原始数据记录,建立劳动力成本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劳动工资统计质量考核保障体系,杜绝统计差错,不负责任,将有关统计工作的各环节都纳入质量考核保障体系之内。

四、结束语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且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做好劳动力成本的统计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统计部门和从业人员必须克服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不断建立和完善统计机制,规范落实统计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为人民服好务。

上一篇:基于景观生态思想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下一篇:城市道路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