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服务公众

时间:2022-08-23 07:33:04

创新机制 服务公众

在广东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的办公桌上,我们看见了一本叫《档案之友》的刊物,徐局长介绍说,这是他们为档案会员办的,免费赠阅,刚刚出第一期。这本36页的刊物内容丰富,有岭南风韵、馆藏导读、解密珍闻、人杰风华、真情映象、档案大观、口述历史、名家讲堂、信息速递、查档热线、档案馆概况等栏目。

徐局长告诉记者说,档案馆施行会员制的想法来自超市的启发,目的就是为了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成为档案馆会员,希望更多的群众走进档案馆,以改变公众对档案馆认知度不高、利用人次不多的状况,让百姓了解怎么利用档案,让档案馆举办的展览和重大活动有更多的固定的参与群体,建立起档案馆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

档案馆会员享有免费参观档案馆举办的展览、免费参加档案馆举行的各种公开讲座并享受优先订票、免费调阅档案和复制费折扣优惠、通过手机免费收取档案馆最新资讯、免费获赠《档案之友》。

第一个申请会员的是暨南大学的一位女学生。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免费申请成为会员,会员中企事业职工、离退休干部和学生占到了80%。

徐局长一再强调公众,就在记者在他办公电脑上浏览广东档案信息网时,他说:“不要把档案网站办成工作网站,而要办成公众网站。”这天是星期天下午,他指给记者看当日的实时统计数字:5323人次。在档案网站中,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高的浏览数字了。

徐大章说,要改变领导、群众对档案部门的定式看法,就要提高档案馆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仅仅停留在看管好档案、你查我调卷的水平上,人们就不会关心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就会被边缘化。档案部门不能老是“自娱自乐”,尤其不能因新档案馆建成后参观的人不少而自我陶醉,要真真正正做出事来让人们重视你。不要怨别人,你要真做好了,别人不重视都不行。

2008年他们编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档案文献选编》、《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图说广东改革开放30年》、《解密档案――广东30年闯关路》就是本着充分开发档案资源服务公众、扩大社会影响做出来的。这三本书都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资出版,档案馆没出一分钱,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内容可读性强,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样开发资源的思路改变了以前档案馆自己编研,只在小范围内分发的做法,档案馆编辑人员也有很强的成就感。

广东省档案馆与广东电视台合作创办了专栏节目《解密档案》,每周播出一集,每集25分钟,现已播出60多集,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二届“纪录中国”金牌栏目奖。他们打造档案展览品牌,增强档案的观赏性,把档案展览办到温哥华,开拓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走出国门的新路径。“名人名家讲堂”以馆藏名人档案资源为依托,邀请知名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讲堂通过档案反思历史,透视历史真相,媒体和公众反映强烈。

在2008年11月16日由《中国档案》杂志社和广东省档案局联合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广东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徐大章在主题发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档案馆工作的新机制》中介绍说,突破传统理念,大胆创新工作机制,使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广收博纳,建立开放创新的馆藏资源建设新机制,拓宽领域,广纳百家,创新形式,主动出击,馆藏得到了极大丰富。他们形成持续活跃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机制,全面拓展档案利用形式,通过各种社会媒介,让馆藏档案主动亮相于展览、电视、网站、讲堂等,使档案利用声影色俱全。

实际上,实行会员制是广东省档案局在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后创新档案工作采取的措施之一。而建立修裱中心也是广东省档案局的工作机制创新一项最新做法,建在阳江市的修裱中心已经启动,肇庆的修裱中心正在筹备中。

在广东省档案局与两市档案局签订的《“广东省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项目合作协议书》中规定:按照国家有关重点档案抢救的要求和标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乙方所在地区(包括市县两级档案馆)需修裱的国家重点档案的修裱工作,并逐步将档案抢救修裱范围扩展到本地区周边的其他档案馆,使经抢救修裱的档案能够向社会提供利用。

徐大章说,就档案抢救来说县级档案馆没有足够的人力、技术、设备来做好这项工作,财力也达不到,以往省财政安排的抢救费下发到各地,钱投了不少,效果却不好,永远有抢救不完的档案。为此,由省档案局在全省布局选择地市级档案局馆建立三四个区域性修裱中心,加强监管,提高资金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档案实体、信息的安全。

大朗镇档案馆的建立,则是广东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档案管理体制创新进行的又一成功探索。

户籍人口6.5万、流动人口30多万的东莞市大朗镇下辖28个社区(村),全镇现有外资企业5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80多亿元,200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3.3亿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每年都形成大量规划、城建、房地产档案,加上文书档案,比一般县级的档案都多。

徐大章介绍说,经济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如果镇一级档案管理仍停留在镇档案室的架构上,会造成档案的流失,因为原来的机构、人员、场地都不能适应档案门类、数量增多的新情况。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在镇一级是空白的,县、市管不到镇里,镇一级的档案管理没有整合没有统管。经济发展到这个水平上,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就要跟上去。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跟到哪里不是一句口号。

经过调研,2006年12月广东省档案局在大朗镇召开了全省小城镇档案工作座谈会,省档案局、东莞市档案局与东莞市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市长、大朗镇党政领导具体商议了筹建镇档案馆的问题,积极鼓励大朗镇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经过努力,大朗镇党委和政府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征求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向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建立镇档案馆的请示。2007年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同意建立大朗镇档案馆的复函》,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即在挂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牌子的同时,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的牌子,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指导。同年11月,大郎镇投资250万元,将一座用地面积4540平方米的楼房改建成大朗镇档案馆。

徐大章说,镇档案馆变成市档案馆的分馆,不会让市馆资源减少,它有积极性,镇馆也有了依靠。他也强调,如果经济没有达到一定规模,这种模式也就没有必要。

据了解,东莞市各个镇都要建立档案馆,中山市副市长带队到大郎镇参观,也正在积极筹建镇一级的档案馆。

在最近的一次听取基层档案部门意见的座谈会上,徐大章局长指出:不能坐、等、靠,一定要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切实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好服务。“有为才有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档案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档案事业更好地科学发... 下一篇:建国初期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