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权证到做实业的蜕变

时间:2022-08-23 06:41:07

小时候,学校窗户外面有一座拱桥,桥弧度较大。当货物较重拉不上去时,固定守在头上的人就帮忙推上去,会得到一块钱。而现在你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对着电脑点一下手指,你可能赚到几十万甚至更多,为什么?“因为你做出来的每一个决定,花的力气都绝对不比那个推车子的人少。”这是郝莹的师父告诉她的一个重要道理。

这个道理在郝莹几年资本市场的投资中得到了印证。2004年入市,无往不利;2007年转做港股窝轮(即权证),血本无归。从风光得意到最终蚀空而出,连本带利还给市场,甚至倒欠百万手续费。

“做股票累,做权证更累。我那时特别瘦,也没什么朋友。”郝莹在做权证时十分地投入和专注。

2007年是香港股市“井喷”之年,尽管风云变幻,波动剧烈,但是走势清晰,反复上涨。随着大量内地资金的涌入,港股牛气冲天,恒生指数首破三万点大关,多项市场指标刷出历史之最。郝莹说,那一年市场是疯狂的。

“那会儿闭着眼睛买,买什么都赚。”那时候,郝莹家中也是摆着八个大显示屏,以免错过任何交易信息。

晚间欧美市场走势如何,权证的正股怎样,有无正负面消息,庄家有无变化嫌疑,买卖手状况、明日大盘预测等等,每天晚上郝莹还得做这些功课。

郝莹告诉记者,权证的风险性和投机性很大,“好不好做,要看做这个权证的庄家是谁。如果发行量小,约两三千万的盘子,基本一个庄就吃完了,假如你收了这个权证,很可能会死在手里,无人接盘,那就等着一天一天地赔钱。”

2007年的盈利是惊人的。“当你发现一个东西可能很赚钱的时候,其他任何事情都变得没意思了。”郝莹回忆,“当时我跟神经病似的,不喜欢与人交流;我妈天天把我往外赶,巴不得我出门。”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好景一去不复。

“当一天赔了很多,整个人就会特别地消沉。” 对于这位2007年才炒窝轮的新手来说,2008年是极其难受的,“当时是震荡市,两头挨打,不论做多做空,一个下跌或反弹就能把盈利打掉。”郝莹对记者说。

直到2009年已经赔光了,郝莹离开港股市场,去美国散心。

“现在我很信因果,没有对应的实力、资金和专业背景,是‘兜’不住大运的。”回想当初从一家银行取出沉重的现金换成港币,再拎去别家存进,汇入香港户头,郝莹记忆犹新。“汇过去的钱变成了数字,看不见,弄回来也很难。”她无奈地笑了笑。

但是,郝莹依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窝轮投资中,不是我赔得最多的。有个朋友赔了一个亿多,做窝轮三个月没出过家门,后来精神都有点不正常”。

此外,郝莹投资的实物资产也赚钱了。“这要感谢妈妈,妈妈是老一辈的生意人,做投资谨小慎微,在我股市赚钱的时候,她拼命地让我投资实物,如比较贵的钻石、奢侈品、房产。”

经历这些事情之后,让郝莹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时间和有益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年轻时自己因“窝轮”而浪费了不少时光,今后一定要做一项适合自己并有意义的事业。

在经过多次团队竞争后,工作得到了团队的认可,最终成立了青荷博雅教育咨询公司。

“青荷博雅是用学习的力量,将年轻人号召在一起,做有益于传承的青年企业家教育。”郝莹告诉记者。■

上一篇:2012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最新启示录 下一篇:金融高管年收入总额超10亿 四成年薪逾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