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3 05:39:09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7-01

中医理论认为中焦脾胃有着脾升胃降的生理特点,因此脾胃病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相兼、升降失常的病机特点,而辛开苦降法一法中寄开于泄,寓通于降,平衡阴阳,调理气机,恰好针对脾胃病的病机特点而治,故堪称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辛开苦降法”源自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先提出了“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 又指出治则:“清气在下,则生餮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由此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指出辛苦两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可以合理配伍,为后世依据药性气味遣药组方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仲景遵《内经》之原则,集辛热的半夏、干姜和苦寒的黄连、黄芩等药于一方,创立了“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开创“辛开苦降”之先河,成为为辛开苦降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由药性的分析可见:升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温之品多能发散行气、行水蠲饮、温中散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且有辛辣之味,也能刺激食欲;苦寒药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坚阴止利,并有健胃作用。辛味属阳;苦味属阴。

辛苦药味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开一泄,用以调畅气机、调和阴阳、平调寒热,分解湿热;能斡旋中焦、调理气机、升清降浊、疏通胃肠、增进食欲,且辛散无动阴之弊,苦寒无碍阳之害,相得益彰,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能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机在人体内按照中医医理正常的循环。因此常奏效于脾胃病中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湿热相混之病机,目的在于调和胃肠、肝胆气机,所以,也属于和解法。

因于“辛开苦降法”特别适用于脾胃病中错杂的病机,因此“泻心汤”辈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后世,成无己、尤在泾等对辛开苦降的论述有进一步的发挥。

再以本人的病例举例:

华××,女,48岁。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泛酸反复两年。曾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萎缩性+。HP:(-)。西医就诊后给予多种胃肠动力药及制酸药物,症情未见明显好转。此次就诊时,患者嗳气泛酸明显,食欲减退,餐后饱胀,上腹隐痛,大便不畅而质溏,一日三、四行。因反复发病,还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等情绪不安症状。查体:中脘部按压时有轻微疼痛,舌质淡红,舌尖较红,舌苔薄黄,脉细弦。

辩其证型为脾气虚弱,肝脾不和。治则为健脾疏肝和胃。

处方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

用药:半夏9克,黄芩9克,干姜3克,黄连3克,党参9克,大枣3枚,炙甘草3克,淡竹叶9克。14贴。水煎服,日二剂。

二诊:上腹饱胀感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解便较前通畅,尚未成形。嗳气泛酸仍有,焦虑缓解,寐尚欠安。查: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细。

治则不变。

处方:原方加茯苓神各10克,白术15克。14贴。水煎服,日二剂。

三诊:胃部症状已明显好转,仅余大便欠实。夜寐安。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治则改变为理气健脾。

处方以六君汤善后。

用药:桔皮9克,半夏9克,炒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莪术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红枣3只,生姜2片。水煎服,日二剂。

药用三月后,复查胃镜:浅表性胃炎。

分析:此患者的症状应属于张仲景所谓的“心下痞”,为胸腹间,气机阻塞的一种自觉症状。由于脾胃互为表里,同处中焦,发病时相互影响,脾湿易侵及于胃,胃热易淫于脾,造成脾为湿困,胃为热扰,脾胃湿热胶结难解的病理状态。表现为胃强脾虚,胃强则纳食增多,脾虚则运化不及,食滞胃脘,郁遏脾气,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浊壅滞中焦,进一步加重了脾虚,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治法,具有和胃降逆,散痞开结的效能,是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本方立意,在于治胃脘疾病,即寒热之气,互结而成之痞,用药所以要寒热并用,辛苦甘共进,苦寒泻心,辛温散痞,甘则和中补虚。故辛温之半夏健胃消痞,且和胃降逆而止呕,为君药,配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通痞,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补益中气,为佐药;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寒热互用,攻补兼施,故能散寒热互结的“心下痞”,达到“泻心”的目的

从病机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常,气机郁滞,湿热之邪蕴结于中焦。辛则升清,苦则降浊,辛开苦降调畅中焦之气,宣畅三焦气机,解除脾气郁遏,恢复脾之健运功能,清除中焦湿热蕴结,恢复脾胃功能,因此辛开苦降法是一种顺应脾胃生理特性,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而恢复脾胃功能的一种治法,有因势利导力拔千钧之功。

由此思路拓展开来,在中医治疗中体现“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的治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实用,本文不再赘述。

上一篇:二种肠外营养配方支持治疗晚期食管癌放疗的临... 下一篇:肝病门诊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