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鲁迅”

时间:2022-08-23 04:16:51

谈及鲁迅,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他坚定的眼神与冷峻的面庞。他是一个永远清醒的人,不会幽闭于自我的小圈子中而自怜自哀。

知识分子何为?这成了当下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如今,各种专家比比皆是,一些沉醉于研究艰深的学问、创造自己独特“高尚”的地位,一些到处鼓吹一知半解的学问获得名利。他们沉浸于自我的圈子中,计较着名利得失,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真正所需的“冷眼看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萨义德从流亡知识分子身上和自己身上体验到了“边缘化”的意义,将知识分子归纳为“边缘化”的群体。他们不会被缠绕于自我缚成的网中,不会自己感动自己,而是真正清醒地看待一切,去发现真理和本质。人们之所以将鲁迅捧至一个极高的地位,或许与当今太缺乏“鲁迅”有关。人们常常会将自己困在一个圈子里,因为自我的一点点得或失而丧失了理智,不能清醒地跳脱自我这个圈子,去冲破迷雾、寻找光芒。

卡尔维诺曾言:“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自怜即自我束缚的状态,其危害不仅仅在于蒙蔽自我与自我松懈,更会使自己丧失清醒与发现本质的能力。而这对个人的发展甚至对民族的发展都是非常危险的。汉娜・阿伦特作为一名犹太学者,在阿道夫・艾希曼(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扮演重要角色)受审后,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犹太人委员会、众多犹太人领导人对大屠杀同样负有责任。这是拿自己的民族开刀,因而,她被猛烈批判、指责。作为一个犹太人,怎能不恨当年造成惨案的始作俑者纳粹德国?但汉娜・阿伦特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愿意保持清醒,愿意去发现真相,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令人钦佩!这对于犹太民族的发展、对于反思历史都是有益的。

诚然,保持清醒相较于沉醉自我的满足,可能会带给人更多的痛苦与孤寂,乃至长久困苦的处境。但是,清醒者的心中却是光明的、真实的,能抬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也可直视泥淖中的黑暗,所以才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推崇鲁迅,因为我们缺少“鲁迅”,更因为沉默的世界缺少一个个清醒的人。

教师点评

本文以对“鲁迅”的评价作为写作切入点,准确有力,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在考场作文中,这种写作思路更易显其清晰性。“鲁迅”在文中就是能够保持清醒的人的代名词,借助“鲁迅”谈问题,有效地避免了空谈“清醒”和“自我价值”的问题。

(顾萍)

上一篇:直播行业爆发元年,合一集团碰撞出全新生态火焰 下一篇:情怀高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