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职班计算机基础课说课设计

时间:2022-08-23 03:36:17

内地中职班计算机基础课说课设计

摘要:针对内地新疆中职班教学的特殊性、民汉合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本文以《电子板报》课程为例,基于教育教学原理从语言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文化差异性等方面进行了说课设计。该设计思路可为中职院校内地新疆班计算机基础课中其他章节的说课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地新疆中职班;说课设计;计算机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54-02

内地新疆中职班,简称内职班,是国家统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内地省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新疆职业教育发展、带动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满足新疆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重大战略决策[1]。内职班学制为3年,实行汉语授课,学校结合学生学习基础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符合当地教学水平要求的学生采取插班或混合编班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内地新疆中职班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用民汉合并教学,教学中存在语言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文化差异性的问题,因此对教学设计的要求较高。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对如何实施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说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理论依据等[2]。好的说课设计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好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缓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内地新疆中职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育学中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法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说课设计方法相结合,对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中《电子板报》课程进行了说课设计。

一般而言,说课设计包括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环节,有些说课设计还包含教学反思,如图1所示,本文中也依此结构进行设计。

1 教材学生

目前,内地新疆中职班计算机基础课普遍采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第2版。该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内地新疆中职班的学生汉语水平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到了少量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仅限于对计算机游戏的操作和网页的浏览,而对其他方面涉足较少。还有不少学生鲜有上机实践的机会,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知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感到新奇和神秘,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既要认识到存在语言理解力的局限性,又要看到存在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对学习目标的分类理论进行过探讨。最为系统和最具代表的是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以及动作技能领域[3]。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六个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和适应方式等。

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设计了《电子板报》课程的三层教学目标:

第一层,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方法;

第二层,能力目标,一是掌握图文混排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三层,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及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和学习能力。

3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法必须与学法相配合,否则便会因为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电子板报》课程设计在教法方面融合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种,演示法。利用幻灯片动画播放,展示学校近一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照片;该设计基于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活动本身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因此,设计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

第二种,案例教学法。以“校园早报”电子板报为案例讲解板报的操作步骤及基本结构,让学生理解并结合相关工具;

第三种,任务驱动法。提出制作要求,制作“回忆铁校”为主题的电子板报;

第四种,分组教学法。按分组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给予一定的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兼顾不同层次面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应用范围广,掌握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异常重要,因此在说课设计中,帮助学生掌握三种学法:首先是协助学习法。提出以制作“回忆铁校”为主题的任务,要求学生相互协助搜索自己所需素材,分工制作电子板报的不同版块;其次是自主探究法。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图文工具对配图、艺术字、板式风格等进行进一步美化;第三是知识迁移法,设计将电子板报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应用到其他类型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4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表述,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本文结合“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的硬件支持,设计了包含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环节一,回顾复习。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该课程设计中,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之前课程的操作点进行回顾,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

环节二,引入新课。基于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设计了引入环节。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活动本身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因此,设计了幻灯片动画播放的环节,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下,展示我校近一年来发生事件照片,让学生在美好回忆情景下触景深生情,增强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和灵感;

环节三,讲授新课。以“校园早报”电子板报为例讲解板报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理解相关工具的应用。这里,参考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5]。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操作来接受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知识体系投入应用;

环节四,学生制作。明确电子的板报制作以“古尔邦节”“回忆铁校”为主题,采用任务驱动法,民汉结合分组完成;

环节五,作品点评。每幅作品都有融入了各组成员的设计思想,选出一个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方法进行讲解分享,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交流平台,增进相互学习;

环节六,布置作业。一是完善“古尔邦节”、“回忆铁校”的电子板报,要求学生课后通过邮件方式提交;二是搜集素材,制作作品,为校文化艺术节“电子板报”比赛做准备,这样的设计兼顾了学生的情感与爱好。

5 总结

《电子板报》的教学设计,贯穿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践行了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设计中考虑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制作“古尔邦节”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大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2)利用播放照片“回忆铁校”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学校美好生活,增进学校与学生的感情,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来自我校三个不同专业:道路与桥梁施工、财务、铁路运输与管理。在电子板报素材准备中,考虑到了各专业学生不同教学的背景。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展现本专业的知识特长,增进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教民〔2011〕4号, 关于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的意见[R]. 2001.

[2] 蒋鹤生,计惠民. 教师说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1(9): 60-61.

[3] 贾书建. “说课”说什么[J]. 教育探索, 2002(3): 76-77.

[4] 荆卫东,陈桂芳.奥苏贝尔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4): 13-14.

[5] 容中逵.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现实教育意义[J]. 高教论坛, 2002(6): 129-131.

上一篇: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下一篇:如何在Windows7下高效部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