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3 01:14:46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的,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重点突出刘备虚心求教和对贤才虔诚渴求的精神,表现诸葛亮位旷世奇才的形象。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鲜明,使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能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学会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抓住重点语段,品读,初步认识、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语段,品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对语言理解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学会景物描写。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双向心理的原则,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把握内容、理清层次,获得对人物的感知和理解。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够指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及其关系,学会初步分析比喻句的作用和好处。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形成景物描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以及刘备前两次访诸葛亮的情节,那么,我们在刘备身上看到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过人物性格品质的探讨,为教学重点展开服务。】

二、探讨人物,感知形象

1.诸葛亮出山了吗?他因为刘备的什么而出山呢?从哪些地方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的呢?自主阅读相关内容,采用圈画法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板书:诚心诚意。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增强他们对刘备品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思考探讨:在刘备三次请诸葛亮时有没有遇到阻挠?请找出对应内容,并从语言、行动的角度加以分析。

(1)张飞的语言。(投影出示:“……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板书:鲁莽、无礼、粗俗。

(2)刘备的语言与行动。(投影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

(3)提取体现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和行为的关键词。(投影出示: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半晌,一个时辰,快步走进)

板书:恭敬、尊重、求贤若渴。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设计意图: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性格和品质表现的方法,在对比中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面貌。】

三、真诚交流,学习手法

1.阅读探讨:刘备诚心诚意、恭敬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吗?采用圈画法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体会,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出阅读重点,在阅读中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合作交流:

(1)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那么,他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吗?

(看图理解:群雄纷争,三分天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理推想能力,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的学习习惯,从而理解这侧面烘托手法。】

板书:雄才大略。

(2)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是怎样看待这样关系的?

明确:比喻修辞手法,把刘备比做鱼,把诸葛亮比做水,突出关系密切和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显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深谋远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刘备高兴的心情,更体会他的求贤如渴。

板书:尊重人才。

3.升华小结:刘备尊重人才,求贤如渴获得旷世奇才诸葛亮的辅助,而正是刘备放下身段的“三顾茅庐”,才有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品味描写,学会运用

1.《三顾茅庐》不仅以情感人,而且去隆中的途中景色迷人。(投影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景色秀丽宜人。”)

2.圈画法品读,找出写了哪些景物,其各自特点是什么?(提示:山冈:蜿蜒曲折;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

3.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小结:(1)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有序描写;(2)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生动表现,突出特点。

4.当堂训练。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学生交流、评析。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提高对所学活学活用的能力。】

五、作业

1.完成相关课后练习;

2.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这篇课文的相关章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恭敬、尊重、求贤若渴

张飞 鲁莽、无礼、粗俗

诸葛亮 雄才大略

比喻 景物描写

教学反思(略)。

参考文献

[1]贾卉.《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1).

[2]华伟.“礼贤下士”背后的合作精神――对小学语文课文《三顾茅庐》的一种解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01).

上一篇:大学理科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下一篇:中学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