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引领孩子轻松走入写话世界

时间:2022-08-23 11:28:32

入情入境,引领孩子轻松走入写话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使低年级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但好多时候要求他们写句话,却无从下手,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怕写、厌写的情绪。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愿写、乐写,并从每次写话中获得趣味呢?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使写话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成为他们展现自我、憧憬未来的舞台,并为高年级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它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难以起到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引导这些六、七岁的孩子进行写话练习呢?

一、情境教学法在写话教学中的作用

1.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话素材。

很多孩子不会写,是因为没话写,脑子里空空的,所以积累素材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话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为此,我们应根据写话教学的目的来创设活动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体会,捕捉写话素材,触发写话灵感。

(1)创设活动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写话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话结合起来,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话素材。

(2)感受实践活动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写话素材,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到小溪边、田野里、果园里等去“找春天”,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小溪边的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欢迎我们……”“田野里一片嫩绿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一样……”这样的文字也从二年级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这样学生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有话可写。

2.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话感受。

媒体在写话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活跃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差距,使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

二、在写话教学中创设情境

有了丰富的素材,接下来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来写。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张口说、动手写,教师要努力创设出语言表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启发灵感,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结合教材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时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实物入境。在教学《秋天到》一课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创设了“去果园秋游”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起兴趣。然后又变戏法似的拿出水果篮,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此时我则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们观察,具体操作如下。

(1)看一看: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水果篮中有哪些水果,水果是什么颜色,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观察水果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

(3)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还要闻一闻、尝一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写话也就成为了一种乐趣。

2.插图入境。低年级教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基本上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叶圣陶先生说:“图画和文字为有机的配合;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照图画去找课文中表达图意的句子,学过一段文字后再回过头来按照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去进一步观察图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和句,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想象情境。所有的想象从某种角度看,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新奇并不等于离奇,只有有一定现实生活依据的想象才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世界。所以我们在展开翅膀翱翔的同时,不要忘记现实生活是我们赖以起飞的空气。

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让孩子看一看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并把它们吹散,让种子乘着风儿飞去,再稍微启发一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拿着一把小伞让风爷爷带走了,你们希望它飞向哪儿,在哪儿生根开花?”这一说孩子思想的闸门就打开了,从眼前的小种子想到广阔的田野,想到荒山,想到草原,想到古老的森林,想到那些没人注意的小山坡。

联系生活创设的情境,孩子们的写话不但有内容,而且能写出情趣,他们的写话水平就会提高一个档次。

三、特色评价为“情景教学”保驾护航

在评价机制上,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评价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①态度是否认真,书写是否工整;②是否有创意;③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与自己相比是否有了进步。

1.每星期上一节写话课,平时布置学生去操作练习,每周五还开展一节展示评价课。抓住典型的作文,让这些同学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每一个同学。在班级中开辟“我是小作家”园地。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写的文章在园地里张贴、发表。

2.指导学生每人制作精美的写话本,给自己的写话本命名,家长和老师为写话本写前言,使学生爱护写话本,并激发其浓厚的写话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写话本配上精美的插图,装饰自己的写话本。

3.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我们可以采用符号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选择生活中新颖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就应予以积极奖励。如可以画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盖上“红旗章”,送上“小笑脸”等来表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写作、评讲的心理负担。另外还可通过佳作给高分、差生给好分、只评成功分等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写话成功的乐趣。拓宽评价的渠道,让家长、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境教学强调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儿童从“多见而识之”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便有所撰作”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会“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话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写话思路,还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找准认知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下一篇:先厚积才能薄发,有积聚方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