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音乐活动中悄然升华

时间:2022-08-23 11:28:27

让爱在音乐活动中悄然升华

摘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精心选择活动主题,努力营造充满爱的温馨氛围,并引导幼儿去体验爱,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会爱和感恩。

关键词:爱;音乐活动;引导;体验

爱是快乐的源泉。一个人心中充满了爱,就会变得幸福,就会感到快乐。爱心是儿童社会性品质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完全被爱包围着: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外公外婆的爱……但幼儿自我中心较突出,大多数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师长,更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幼儿时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学会爱和感恩,将会收到显著的效果。本文试图从音乐活动的角度来阐述幼儿的爱心培养,以期为幼教同行提供参考。

一、爱的内涵

爱是一种发乎于生物内心的情感。传统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爱是由友爱与热爱组成的。热爱是强烈的渴望,通常陪随着生理激起。友爱是由紧密的行为而引起的爱慕与感觉,但不陪随着生理激起。

《圣经》上给爱的定义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给爱的定义: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社会学家认为,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思想。

二、精心选择活动主题,实现爱心传递

音乐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应精心选择活动主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愉悦中学会爱、学会感恩,有效实现爱心传递。从本班实际出发,选择教材时,尽量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始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如:歌曲《妈妈呀,妈妈》,旋律活泼轻快,教师可结合“三八”妇女节,邀请妈妈们与幼儿一起参与这个活动,让孩子在演唱中理解妈妈平时工作的操劳和辛苦,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韵律活动《找朋友》,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敬礼、握手、拥抱等,通过自由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和找朋友共舞的快乐。

三、积极营造自由、温馨、充满爱的氛围

一个幼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教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他们,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幼儿愉快轻松、主动积极,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

孩子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在音乐活动中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歌唱活动《好妈妈》,教师与幼儿表演已排练好的歌表演让幼儿欣赏,引起了幼儿对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逐步引导,将内容不断推进,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高度兴奋,大胆表演着动作,表现了对妈妈浓浓的热爱之情。大班韵律活动《感恩的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感恩世界”,观看课件《千手观音》,表演手语动作,创设游戏情境,使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反复感受、体验,感恩之心自然萌发。

四、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分享交流爱的体验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由于个体差异,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表达方式会多样化,教师应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创意,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才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活动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是启发孩子积极思考:这首歌怎样唱会更好听?怎么做动作才优美?你能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吗?如果不这样,结果会怎样?等等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反应,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对不同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如:歌唱活动《让爱住我家》,在创编歌词时,可先让孩子说一说:“爸爸或妈妈怎么爱我的,然后让孩子用线描画的形式即兴画出来,最后用歌曲中的旋律将创编的图谱唱出来,相互分享爱的体验,让孩子们在说说、画画、唱唱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知道被别人关爱,也要关爱别人,从而使爱的情感得到升华。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意义深远,让我们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放飞一群爱的天使,拾起那颗懂爱的心。正如翁倩玉在《爱的奉献》中所唱: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四方;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上一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味 下一篇:高三化学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