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8-23 10:18:48

发挥“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更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如何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教学的魅力、突出物理实验的实用性、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各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阐述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能力培养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更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然而,许多物理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等。现就笔者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中的点滴感受,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谈谈课堂中的物理实验,与同行共勉。

一、感受“物理实验教学”的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更是以实验为基础而编排的。然而,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此有相违背,具体表现在:受条件限制许多重要实验被人为的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使得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不能在实践中总结出结论,死记定义、定理等。以前教学时,由于现成的实验仪器不足和本人的实验观念不够强,认为上完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结果呢,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成绩的提升。然而,目前的学校条件大有改观,学校硬件设施大都达标,我们更要重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追求,达成共识。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容易入门,也容易放弃,因此,在他们还处于极度的新鲜感之中,应该认真准备好第一节的物理实验课,俗话说:“要想抓住他的心,必先吊他的味”。如我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1、教学设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2、课前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优美的歌声、海涛声、琴声、锣鼓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4、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5、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整堂课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

二、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双边关系的有力体现。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突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1、观察是实验的前提。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在《电流和电路》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制定学习目标:

①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②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③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④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其次自主学习交流完成:①电流实验:将给出小灯泡 、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按图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②设问: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最后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可以看到,“电流和电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有电荷、电阻、电压等等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掌握用电安全的原因所在。

2、要拓展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将演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等。

3、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同学之间进行对比、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