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制天麻鉴别技术分析

时间:2022-08-23 10:12:36

姜制天麻鉴别技术分析

[摘 要]文章分析了寻找鉴别姜天麻的特征及方法。

[关键词]姜制天麻 鉴别

中图分类号:TH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35-01

姜天麻为中药天麻的一种炮制品,早在清代《幼幼集成》中就有记载。关于姜天麻的鉴别方法未见有文献记载,而且经姜汁制后,其性状、显微、理化特征均发生变化,不宜直接按照天麻的鉴别标准进行鉴别。此外,各地姜天麻的炮制方法不尽相同,

一、实验材料

1、天麻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广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标本,经鉴定原植物学名)。部分粉碎60目备用。

2、 生姜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栽培于南宁郊区,经鉴定原植物学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规定制备姜汁或切成厚约3~4 mm纵切片备用。

3、 自制姜天麻

取天麻与生姜,参照各种炮制规范及相关规定,在实验室模拟制备姜天麻。其中一部分粉碎为40、60目备用。、

4、 姜天麻检品

广西某中药饮片厂出品。经调查发现,系用“姜汁共煮后干燥”的方法生产,其中掺有淀粉(批号20051228、20060328)。第1个批号的检品中有部分切片具番薯干气味,为了便于下文叙述,称为“检品Ⅰ”,其余均称为“检品Ⅱ”。检品Ⅰ、Ⅱ均取部分分别粉碎为40、60目备用。

5、 仪器及试剂

生物显微镜(XS-18型,南京江光光学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DF205型,北京西城区医疗器械二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二、 方法与结果

1、 姜天麻鉴别特征的观察

对各种模拟制备的姜天麻进行系统的实验观察,并与姜汁进行对比,初步确定姜天麻的性状、显微、理化等主要鉴别特征,从而提出鉴别姜天麻的设想。实验观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药材检定通则”、“显微鉴别法”,理化特征(碘试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麻项下的鉴别(2)规定,冷浸材料,振摇1 min,静置10 min,滴加碘试液1~2滴(亦可过滤后滴加入滤液),观察浸出液颜色变化。

1)性状特征

自制姜天麻Ⅰ:为薄切片,厚1~2 mm。表面平坦,类白、黄白色;最外层切片的外表有浅黄棕色的残留表皮,具纵皱纹,有时可见点状横向排列的横纹(点状环节);对光透视可见多数纵向线状或短线状的筋脉(维管束)。质硬脆,易碎,半透明角质状,吸潮后变软。折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味微甜,有时微具姜味。自制姜天麻Ⅱ: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质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角质状。微具姜味。自制姜天麻Ⅲ: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质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角质状。具姜味。自制姜天麻Ⅳ: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质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角质状。味微甜微酸,姜辣味明显。自制姜天麻Ⅴ: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表面黄白、浅黄色,微具姜味。

经观察比较可知,各种方法制备的姜天麻的性状特征相似,拟可作为鉴别真伪的特征。其中气味及表面颜色可受炮制方法的影响:当使用的生姜量相同时,采用“姜汁润透后切片、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姜天麻,其姜味较明显,而采用“姜汁润透后,蒸至无白心,切片、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姜天麻,其姜味较弱。这与蒸制的过程中,成分挥发及冷凝的水有洗涤或浸渍作用造成姜汁损失有关;当炮制方法相同时,使用生姜量与制备的姜天麻的姜味明显程度成正比;不用姜汁,而用“姜片与天麻相间密接,然后蒸”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姜天麻的姜味弱,但表面颜色变黄。

2) 显微特征

姜汁:为具特异香气、味辛辣的液体,淡黄白色。以淀粉粒为主体,可见螺纹、梯纹、网纹、环纹导管;少量纤维、油细胞、草酸钙方晶。与文献[8]关于姜的鉴别特征相同。

自制姜天麻Ⅰ:白色、类白色粉末,气微、味微甜,有时微具姜味。①大量糊化的多糖类物质团块,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大小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或碎片状,有时可见由轮廓不明显的长圆形、椭圆形颗粒组成;几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遇碘试液呈紫棕、棕紫、深棕色,少数呈紫蓝色。与天麻(材料“1.1”)平行试验比较:经姜制后多糖类团块与碘反应的颜色微趋于蓝色(多糖与淀粉相互融合造成)。②木化厚壁细胞成片或散在,常破碎,表面观呈多角形、长多角形,直径75~188 μm。壁呈淡黄棕色,厚约3.5 μm,部分壁呈连珠状;纹孔众多、明显。③薄壁细胞成片或散在,表面观呈多角形、长多角形,直径133~560 μm,壁非木化,几乎无色或微黄棕色,厚约3 μm,纹孔大且密集。④导管非木化或微木化,多为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直径7~50 μm。⑤可见草酸钙针晶束,散在或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34~75 μm。⑥少数糊化的姜汁淀粉粒团块,形状大小不规则,淀粉粒轮廓常不明显,遇碘试液呈蓝色。⑦偶见姜汁中的纤维碎片,无色或显黄棕色,边沿微波状,末端尖,或分叉,直径20~45 μm,壁厚3 μm。非木化,纹孔斜裂缝状,人字型。⑧偶见姜汁中的导管,多为梯纹导管,直径13~60 μm,其余类型的导管与天麻的无法区别。⑨偶见姜汁的油细胞,类圆、椭圆形,直径30~100 μm,内含淡黄色挥发油。

自制姜天麻Ⅱ: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点:①微具姜味。②少量姜的淀粉粒,为扁平的广卵形、卵形、蚌壳形、类球形,有时具凸尖,侧面观为双凸镜形或狭条形,脐点少见,点状、短缝状,常位于较小端。直径11~55 μm。

自制姜天麻Ⅲ:与自制姜天麻Ⅱ相似。主要区别:具姜味及姜的淀粉粒。

自制姜天麻Ⅳ:与自制姜天麻Ⅱ相似。主要区别:姜辣味明显。常见姜的淀粉粒。

自制姜天麻Ⅴ: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微具姜味;少量姜的淀粉粒,其中部分糊化成团。姜的纤维、导管、油细胞极少见。

经对比可知,各种方法制备的姜天麻的粉末特征相似,拟可作为鉴别真伪特征。经“蒸”的方法炮制的姜天麻所含的淀粉粒多糊化成团块,而不经“蒸”方法炮制者所含的淀粉粒多不糊化;淀粉粒、纤维、梯纹导管、油细胞等生姜的鉴别特征在镜下出现的几率大小,与炮制时使用的生姜量成正比;一般经“蒸”方法炮制后,生姜的组织细胞可因冷凝水的洗涤作用而减失。

3)理化特征

各材料的反应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相符,表明姜制对天麻的碘试液反应结果无显著影响,仅在加大姜用量到40 kg姜/100 kg天麻时,引起颜色稍加深。拟可用本反应作鉴别指标。

2、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1)检品性状的主要特征

与自制姜天麻相似,但表面稍粗糙,偶有焦斑,检品Ⅰ微具番薯干的气味。

2)检品粉末的主要特征

淡黄白色。大量不定形团块为主体,散在或存于薄壁细胞中,大小不一,淡黄或无色,半透明,偶见球形、椭圆形淀粉粒的轮廓;遇碘试液呈蓝色、紫蓝色(糊化的淀粉粒),或呈红棕色、棕色、紫棕色(糊化的天麻多糖或多糖与淀粉相互融合),有时两种颜色的团块相互交错。除了自制姜天麻的各种特征外,还常观察到:①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可有管傍木薄壁细胞,方形、长方形,壁增厚,可见纹孔。②草酸钙簇晶,多存于薄壁细胞,直径约34 μm,晶瓣较大、角尖锐,有些碎散为砂晶状。检品Ⅰ粉末中,糊化淀粉团块极多,与碘试液作用呈蓝色。

表明检品中掺有姜汁以外的物质,它们与番薯粉的组织细胞特征大体相符[9]。

3) 检品的碘试液反应

检品Ⅰ的浸出液与碘试液作用先显蓝紫,轻振摇后迅速变黑蓝色;检品Ⅱ先显紫蓝色,轻振摇后渐变黑蓝色。表明检品含有较多的淀粉,与自制姜天麻反应的结果不一致。

4)判断

检品为掺杂有一定数量伪品的“姜天麻”。掺伪物可能是番薯粉。

三、结论

实验观察以及验证性的鉴别实践表明: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碘试液反应等能正确地鉴别出姜天麻的真伪及掺伪。3种方法均为常规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但碘试液反应不宜用于鉴别天麻是否经过姜制,应予注意。

上一篇: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 下一篇:有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