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8-23 09:29:40

地方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资源环境问题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生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仅是举国上下的共识,也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的重要话题。近年来,各级地方审计机关逐步提高了对资源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为维护资源环境利益,保障资源环境的安全,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进行了实践与尝试。

一、地方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

1.审计对象仍以环保资金使用为主。

从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战略思考来看,尽管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对象应当包括资源的使用与节约、环境保护资金、环境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关资源环境管理活动等许多方面,但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仍然以环保资金审计为主。主要原因:一是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金进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而我国环保资金的来源中,政府投资占相当大的比例;二是对资源环境政策和政府部门资源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在我国宪法与有关法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只能通过对环保资金的审计,借助发现的问题,促进政府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深入开展;三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责划分的不同,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所拥有的一些职责,在我国还属于其他政府部门。

2.外部审计环境对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不少地方“重GDP增长、轻资源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科学发展的观念还远未真正树立。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不少地方置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于不顾,不把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投资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这些现象的存在自然与以往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不无关系,但部分领导干部环保意识淡薄、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认识不足、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片面追求GDP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恰恰反衬出对资源环境重要性的极端漠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然缺乏有效的惩治。

3.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尚未建立。

企业资源环境成本包括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由于资源的破坏程度与类型、可利用技术及恢复标准不易确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往往难以量化。资源环境审计离不开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应用哪些指标来科学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成为审计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因缺少评价环境成本和效益的指标体系,我国现行的资源环境审计可操作性差、审计风险大。因此,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完善的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二、改进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建议

1.借鉴国外资源环境审计先进经验,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

在西方国家,资源环境审计开展较多的组织与政府部门,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一般都比较雄厚。而我国环保投入较少,历史欠账较多,环保激励机制欠缺,排污收费标准偏低。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资源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有效经验,一方面,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产出。另一方面,组织环境审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建立健全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工作效能。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环境审计的质量。资源环境审计既涉及到财务审计,又涉及到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规政策的培训、绩效审计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系统教育,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资源环境审计人员队伍,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要求。

3.注重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推动资源环境审计的全面开展。

绿化资金、水利资金、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环保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从而给总体上进行环境审计带来了困难。现阶段主要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环保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以确保使用单位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以某个立项环保项目或某一专项环保资金为审计对象,追踪项目和资金运作的全过程,从项目整体上进行把握,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或资金运作的真实性、合规性乃至效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有利于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的跃进。

(作者单位:鄱阳县审计局)

上一篇: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促进义务教育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