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验

时间:2022-08-23 09:04:26

发达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验

一、政府机构强势推动

世界各国节约资源的实践表明,政府的率先垂范与导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机构节约资源不仅是控制或降低资源消费增长幅度,减少公共财政支出,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向全社会做好示范表率、引导和推进全社会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加拿大、荷兰等国家要求所有政府机构都参与节能项目的实施,美国还专门制定了白宫短期及长期节能行动计划。通过各种降低能耗、改善建筑和设备能耗状况等措施,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美国为了促进政府机构的节能工作,还在法律中对政府节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为了进一步促进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顺利实施,在1991年至1998年期间,共了10份行政令和2份总统备忘录,要求政府机构加强节能工作,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政府节能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美国《国家节能政策法》第543节为政府机构提出了具体节能目标:1995年单位面积建筑物能耗在1985年基础上降低10%,2000年降低20%。12902号行政令还进一步要求各个政府机构2005年节能30%。为了完成这些法定目标,美国能源部实施了“联邦能源管理项目”(FEMP),政府机构根据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同时制定了“白宫节能计划”。通过“联邦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甚至还超过了法定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在1996年,联邦政府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比1985年下降了23.4%,节约了2亿多美元的能源费用支出,成为美国政府很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日本有健全的节能管理机构,表现在政府部门中有专门负责节能的机构和健全的节能中介机构。2001年小泉政府机构改革后,节能管理机构由原来资源能源厅煤炭部的节能科升格为节能新能源部。日本的节能中介机构健全,主要有节能中心、能源经济研究所、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节能中介机构是日本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力量,它们负责调查研究节能情况,搜集整理相关数据,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并负责具体落实和组织实施各项节能政策。这不仅有利于推进节能政策、强制性标准、规划和计划等的实施,而且使政府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战略性、宏观性事务的研究和实施。

二、制定节能法律法规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已成为各国增强产品竞争力,保证资源安全,降低环境损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都以立法形式制定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节能法律法规。

美国先后出台了《资源节约与恢复法》(1976)、《国家节能政策法》(1978)、《公共汽车预算协调法》(1985)、《联邦能源管理改进法》(1988)等法律。其中,《国家节能政策法》的主要内容有:由公用事业单位促进家庭用能源的节约;对低收入者实行隔热建筑补助金制度;利用太阳能贷款制度;协助完成节能措施制度;对学校、医院等单位实行节能补助金制度;公共建筑节能检查制度;制定实用电器的节能标准;关于小汽车燃料利用效率的罚款制度。此外,美国还对各部门制定了节能具体规定,如交通运输部门向燃料消耗高的汽车征税等。

日本在1979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合理使用能源的法令》(即《节能法》),又于1998年和2002年进行了修改。日本《节能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满足提高福利,维持就业,完成应尽的国际义务和各种社会要求的同时,消除能源各个使用阶段的浪费,为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能源而采取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将能效标准和标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法规形式。能效标准和标识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标准两类,前者是相关产品、设备、系统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以法律法规形式颁布执行;后者是通过财政激励措施鼓励厂家、用户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标准,属于市场行为。上述能源政策及节能标准随着节能技术发展每隔3-5年不断更新。

三、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在节约资源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1.节能专项补贴、减免税政策。在鼓励高效节能产品方面,日本对企业购置政府规定的节能设备,并在一年内使用的,可按设备购置费的7%从应交所得税中扣除。在鼓励节能改造项目方面,荷兰制定了一个目录,明确规定能够享受资源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项目类型,包括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高能效生产设备、热电联产、余热利用设备、太阳能、风能、煤炭利用设备、提高交通设备以及水电资源利用效率等。另外,节能设备加速折旧是对节能产品进行减免税的有效手段,美国对热电联产等设备及系统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鼓励其提高能源效率。英国、法国等也有对部分节能产品加速折旧的措施。

2.节能基金和低息贷款政策。节能基金包括节能公益基金和节能信贷基金两种类型,节能公益基金用于支持相关节能中介机构开展节能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和节能活动;节能信贷基金是节能项目的融资渠道之一,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乃至家庭的节能改造和新建节能项目。英国的碳排放信托基金则主要用于促进新的或已有的能效技术的商业化,其中约50%的基金用于高效节能低碳新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其余基金用于支持节能改造项目融资和中介机构开展节能活动。英国政府还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拿出5000万英镑的“能源效率基金”,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3.资源环境税。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取资源环境税的国家,每年收取的资源环境税达到近30亿欧元,约占芬兰整个税收的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税收可以使资源价格反映环境等外部成本内部化,确保价格反映维持资源供应的长期成本,从而通过市场信号影响资源需求,促进消费者节约资源和资源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税主要有消费税、销售税、碳税、二氧化硫税等。例如,到2002年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实施了不同水平的碳税,碳税收入在欧盟成员国的总税收收入中的比例从1980年的5.84%上升到1997年的6.71%,碳税中95%的收入来自于能源和交通部门。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循环经济。1976年联邦政府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所有政府机构办公用纸中再生纸必须占20%后又提高到30%。目前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专门制定了废弃物再生法案。政府立法成为美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证。美国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回收利用。1995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专门支持化学工艺新方法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增加回收利用。美国政府为生产节能型家电的厂家提供低税优惠同时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也将获得低税优惠。如今循环经济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法律法规、实施优惠政策、明确企业责任、提高国民节约意识是美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采取的有力措施。

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德国最具有代表性。1972年6月德国颁布《垃圾清除法》严格规范垃圾处理。1986年对其进行修改出台了《关于避免废弃物和废弃物处置法》相对于过去更优先考虑避免或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强调回收利用。1994年9月德国颁布《循环经济法》并于1996年10月生效。该法充分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强调资源综合利用、物质闭合循环的管理原则规定了资源闭合循环的义务。明确规定生产中首先避免产生废弃物其次必须对材料或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只有两者都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废物进行环境能够承受的清除。要求工商业者“从摇篮到坟墓”全程照管其产品也意味着研制新产品时就要考虑废物清除问题。德国《循环经济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废物清除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6年其营业额约800亿马克估计2005年将达到2000亿马克左右。

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探讨经济模式向生态型循环经济的转型从而提出了“环境立国”以及“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其实施1997年7月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了“ECO-TOWN”工程。其宗旨是“堵住废物源头推进废物利用靠环境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资源循环型社会”。自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日本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为此,确立2000年为循环经济社会元年。2000年5月日本众参两院表决通过了《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从此拉开了日本建设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体系的序幕。

上一篇: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下一篇:曹操胸怀胜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