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培训法

时间:2022-08-23 07:18:31

五步培训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六破”当先,提升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