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途径论文:财经校园职业教导创业途径选择

时间:2022-08-23 06:49:49

创业途径论文:财经校园职业教导创业途径选择

作者:张海霞 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不是一个师生之间“授”与“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知、共享生命体验的互动过程。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确立的首要理念。最后,要转变教育模式观,从课堂讲授中心走向活动建构为本。正确处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活动建构的关系,确立以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这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确立的理念。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中心。这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适应了“接受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大量接受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主张确立以获得构建为主的教学模式观。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其中,创新能力正是生命价值的核心体现,而活动建构正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

“来了就能用”可以理解为学生应具备职业技能;“用了就放心”可以理解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应具有更多的职业性,同时也关注着软技能的培养。通常来说,高职课程内容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解决“WHATTODO”等问题;一类是过程性知识,涉及策略等方面,回答的是“HOWTODO”等问题,课程体系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而本科生比较侧重于“WHAT”和“WHY”,课程体系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应以过程性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这是课程内容选择的第一原则。第二原则是对课程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进行了界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就业”的导向将“职业”和“教育”关系具体到“工作”和“学习”领域内。因此,财经类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总原则是:从解决某种职业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出发,按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要求等方面构建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某种职业的经验,以便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基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近些年来,教育部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学习形式,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个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科教育体系转变为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主题单元构建课程方案设计思想是通过对职业情境和职业行为的研究,在对“行动领域”、“学习情境”以及“学习领域”三要素和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工作过程分析使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前提和基础。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基础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地在知识和经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未来职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复杂问题,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职业变迁对工作者提出的高素质要求。下面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探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图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需要,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等职业标准,实现技能培养与行业培训的结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需要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然后确定相应学习领域的课程。

让学生们课下查资料以情景剧的形式把票据结算方式表演出来。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表演风趣、幽默而且结合实际。在表演结束后,让每组成员进行分析、总结、相互点评。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同时对参与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一堂本身很枯燥的课程就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这样,不仅可以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促进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做一遍”,美国的凯斯西储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大为库珀与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不谋而合,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体验式课程的理论,他构建了体验学习模型如图所示用哲学的语言说,体验式课程经历了一个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教师通过构建学习环境、提供学习信息、组织学习游戏活动,设置体验式环节,为学生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中,要将原有专业知识与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相结合,扮演着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角色,是主持人、导演、裁判,而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无疑,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历史性的现象逐渐退出教学舞台。学生真实的知识和水平完全靠模拟体验式课程中的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来检验,靠参与者的切身感受通过实践报告的形式来体现。这种教学方式跟接近与真实情况,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操作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这对教师的培养和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教师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做兼职教师;选派和组织创业指导老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赴外地进行考察和学习交流;制定扶持政策,让教师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上和学生共同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

笔者认为所谓的大环境就是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市场要形成合力,营造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氛围。我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站在河边的人想要过河,都知道如何渡过这条河,可是苦于找不到桥和船,站在岸边大声疾呼。这种局面是何等的尴尬。这就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四方要提供过河的“桥”和“船”。对于政府而言,出台的创业政策要有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在资金上、技术上、政策上、资源上提供有力保障,以便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性。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途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多接触社会,其比例达到75%,这表明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适应社会。工企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思路。因此,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意见,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由此可以避免企业短视行为,这才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创业意识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重要途径。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社会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科学发展。当前,知识、技术迅速更新的直接后果就是产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将使社会就业领域向时代精英敞开大门,新的知识型劳动者将成为就业者的主体,市场将向创新创业者发放准入证。大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战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之中让大学生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意识和应用才能。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学校和社会受益者国家要搭建好创业创新教育的管理平台、服务平台、教学平台。这三个平台要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有序的良性运行态势,这样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得到深入发展,这样才能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教学性质论文:职业教学质性研讨的质量简析 下一篇:技能竞争论文:技能竞争对职业教导的影响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