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3 05:17:49

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融资的对策。要建立科技引领,政府、银行、企业联动的融资良性运行机制;鼓励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扩大创新基金的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创新基金的作用;发展服务于无形资产的信用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平台;建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中介联系;加快中小型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关键词】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途径;宁波地区

加快我国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方针政策。要实现以上目标,科技创新必不可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国家的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与我国的科技创新的历史和经验显示,在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在美国,70%以上的创新是由中小企业来实现的;在德国,所申请的专利技术权的总量中,其中中小企业就占据了总量的60%以上。而在我国,情况也基本相似。本文拟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经济比较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区的其中一个城市――宁波作为调研对象,探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筹资模式的优化问题。

在宁波,无论在企业的规模还是数量上,中小企业都是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当地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当地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一些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没有被人完全认识,就这个意义上来讲,科技创新虽然主体是企业,但是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的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技术、信息层面的、以及人才服务层面的,更需要的是金融融资层面所提供的资金的强大支持。

一、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宁波地区科技融资机制、体系建设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虽然取得一些初步成效,但由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与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创新机制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成型,导致融资难仍然是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制约因素。企业在融资的种类方面比较单一,融资过程中的代价过高,尤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资源转变成盈利方面成效不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融资的门槛过高,获取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低

长久以来,由于大企业不仅在规模和资金实力上,还是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规范的制度上,资源配置上处于优势,资信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所以在银行贷款的申请难易程度上,大企业要比中小企业容易得多;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形成的“重大轻小”的观念等多种因素叠加,从而造成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另外一方面以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例如城市商业银行、当地的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来看,虽然它们直接是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但其在规模和经济实力上以及所提供的金融支持上,与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程中所需的资金,还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虽然上述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但是一直到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从宁波近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各种形式担保公司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服务在种类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而且融资成本也相对偏高,这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创新项目的中小企业而言,前期研发成本的投入,未来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加上成本不菲的融资成本,成为了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

2、在直接融资方式上,可选择的途径少,并且各种制约因素多

在我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两种形式对外进行直接融资。而我国公司上市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需要花费高额的代价。这对于尚处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前期研发成本高,后期市场预期不是很确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进行融资来解决急需的资金需求,这种方式变得遥不可及。虽然我国近几年推行了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自主融资的创业板融资,但是就上市的标准以及管理的规则来看,虽然比主办略低些,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仍是十分苛刻的。所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上,也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从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来看,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其资信等级、信用等级等都达不到债券发行的额度要求,所以从债券自主融资的渠道来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在间接融资渠道方面,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少中介,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不通畅。间接融资体系尚待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者由于多半是技术人员出身,对于产品的技术和生产流程把握轻车熟路,但是在于外部组织机构,例如政府机关,银行等单位打交道方面突显不足。另外一方面,从银行角度来看,从技术层面彻底了解企业的项目,几乎不可行,加之项目的前景具有不可确定性,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想贷但贷不了,而银行想借不敢借的局面。

4、就中小企业本身来看,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也是导致在科技创新中融资难的原因

宁波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经历大致相同,都是从家庭作坊到家族企业一步步发展而来。这种背景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其发展的潜力和规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业主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等影响。特别在财务制度上,因为做假账,导致所披露的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对于企业资信程度的打分评级。

5、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前期,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

由于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模式逐渐向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就很难得到贷款。在项目的科技创新前期,即研发阶段,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前期又很难形成盈利以及盈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中小企业处于科技创新的前阶段而言,缺乏足够的质押和担保,这也就成为银行贷款的障碍。

二、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的对策

1、建立科技引领,政府、银行、企业联动的融资良性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宁波地区各级科技部门科技经费采用无偿拨款形式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推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有限的资金无法产生放大和拉动效应,难以全面满足企业创新资金的需求。我们建议科技部门或财政部门,从目前科技经费或财政资金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投入形式可采用有偿使用、入股、贴息、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科技、银行、企业联动的投融资新机制,变科技部门的支持为科技与金融部门全方位支撑,使政府的科技经费产生更大的放大效应,达到有限财政资金激活更大社会创新资本。

2、鼓励发展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简称 PE)是以私募形式购买非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股权,最终通过管理层回购、出售、上市等实现资金退出的投资行为。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和世界金融格局实现多元化趋势,PE 产业日益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最具增长潜力和影响力的新兴力量。PE以其独特的募集和投资方式在金融资本和产业发展之间驾起了桥梁,一方面有助于汇集民间资本,促进多样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挖掘和培育优质企业资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型等优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扩大创新基金的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创新基金的作用

根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目和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要逐年扩大创新基金的资金规模,提高创新基金的资助强度,通过创投基金的引导功能从而产生资金放大的预期。一般来说,创投引导基金本身是不直接参与投资活动本身,它的宗旨是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增加创新或创业投资资金的供给,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于资金的需求。从而使财务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

4、发展服务于无形资产的信用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项目早期或者是公司初创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从而导致融资比较困难。基于此,实务中是否有必要考虑建立专门服务于无形资产的担保机构,从而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值得一试。所以,我们建议建立专门服务于无形资产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有无形资产没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从实质意义上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进程。

5、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多种因素,但深层原因在于融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宁波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强烈的融资需求,而目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极度缺乏,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宁波地区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平台和融资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之路保驾护航。例如,宁波地区的金融业应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形式,开发相关金融衍生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在继续探索股权投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等措施之外,还要不断拓展其他新型金融方式进行融资。一是加强银企沟通协调,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股权质押贷款等非传统融资方式扩大信贷规模。

6、建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中介联系

针对企业创始人大部分是技术工程人员出身的特点,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门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定期召开有科技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都参加的会议,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认知度,以此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

7、加快中小型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强化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指导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上市,培育和支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海外上市直接融资,对辅导期验收合格的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集合票据等方式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肖加其.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投融资现状及投融资机制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2]郭艳华.珠三角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思路与对策研究[J].现代服务,2013.4.

[3]卫红,吴中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1.7.

【作者简介】

钟一鸣(1978.7-)女,湖南邵阳人,任职于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上一篇:西部文化浅谈学校是汉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 下一篇:民办高校公共选修课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