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探究

时间:2022-08-23 05:11:51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探究

摘 要:随着美术被列入教育方针,美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摒弃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模式,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价值,以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中美术;新课程;鉴赏;自主;多媒体

高中美术考试大纲提出:“美术术科统考要求测试考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和技法的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不再是单单指基础绘画技能的掌握,也不再是简单的临摹和素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进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最终,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二美术教学基本上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这也正是学生能力水平得以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阶段,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堂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借助美术鉴赏,陶冶审美情操

鉴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尊重、理解世界多元化的基础。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鉴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鉴赏的价值,要鼓励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石膏像临摹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为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了“大卫”“维纳斯”“米开朗琪罗”“马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欣赏“大卫”线条的细致,去感受大卫心形的眼球,进而,去感受大卫既愤怒又温柔的两面性,这也为学生更好地临摹出具有神韵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在欣赏“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去感受其身上具有的残缺美,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等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最终,大大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实施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精神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创造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渗透中,老师要搭建学生自主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静物写生练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绘画素材,而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最原始的景物形态,这样既有助于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光线、色调、空间、体积以及质感、量感等特点,使画面成为艺术的整体,又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而且,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学生的个性,从而促使学生愿意用绘画来展示自我,愿意用绘画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借多媒体技术,拓展发展空间

在网络技术普遍发展的今天,美术课若是单一的依靠教材中的知识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轻松地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还以《石膏像临摹练习》为例,如果仅是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石膏像或者是学校美术室里的石膏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石膏像,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感受美,当然,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会得到拓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檀连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作者单位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如何有效实现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开发 下一篇: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