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3 03:41:00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龈下牙折; 牙体牙髓; 正畸牵引; 桩冠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015-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bgingival tooth fracture treated with root canal therapyand orthodontic traction combined crown.Method: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100 cases of constant subgingival teeth fracture patien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mens fo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the control group was 6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ubgingival tooth fracture; Root canal therapy; Orthodontic traction; Crown resto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0.007

在牙齿临床治疗中,恒前牙常见牙齿外伤,若是患者根冠根折在距离患者牙龈下2~5 mm的话,需进行多余牙体组织的切除[1],但是剩余的牙根组织面和修复体之间无法密合,导致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无法直接修复,在临床治疗中,常与正畸牵引联合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两种不同的牙齿修复方案进行治疗,以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100颗患牙,包括85颗中切牙,15颗侧切牙,患者恒上前牙均完全折断,与牙龈下距离是2.0~4.0 mm,且不存在合并外伤,牙根不畸形牙根较长且牙周组织健康。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0~27岁,平均(18.6±5.8)岁;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8~28岁,平均(17.3±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修复方法治疗,先将牙根拔除,并对患牙周围的断端与牙周组织进行清除,并进行止血消毒[2],以保证牙槽骨的暴露度,开展义齿修复;观察组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根管治疗14 d后,不存在任何不良症状,即可进行牵引正畸治疗。通过0.8 mm的不锈钢丝制作牵引钩,顶端钩的长度是根长的1/2[3],顶端钩使用磷酸锌水门汀固定于根管中,并选择患牙两侧的牙周以及与之相邻的健康牙作为支牙使用,通过0.6~0.8 mm的钢丝进行牵引,钢丝的弯度需与牙唇面相吻合后进行粘固[4]。利用0.45 mm钢丝制作唇弓,以保持牵引方向和患牙长轴方向的一致性。通过结扎丝进行唇弓和牵引桩之间的牵引,力量控制在50 g左右,利用橡皮链进行牵拉,复诊频率为1次/月,以对患者的加力装置进行详细观察,以进行调整。当患牙的牵引力符合修复要求时,通过结扎丝进行患牙的固定,持续时间为8~10周,预防牙根回缩的发生[5],等患者基础牙周治疗结束后,需对牙龈外形、牙冠进行修整,在修整5~6周后,即可对患者患牙进行永久固定,完成修复。牵引装置,见图1。

1.3 疗效判定标准

X线检查中,患牙修复体非常完整,其根尖周组织不存在松动、叩痛等情况,正常,边缘与相邻牙切缘一致,牙龈健康,牙龈边缘和与其同名的牙龈边缘呈现对称关系,为成功;X线检查中,患者患牙的修复体较为完整,其根尖周组织没有松动、叩痛等,较为正常,边缘比与其相邻牙切缘少0.5~1 mm,牙龈存在轻度炎症,牙龈边缘和与其同名的牙龈边缘相比,倾向于冠方,为有效;X线检查中患者的根尖周组织中存在病变与松动情况,边缘比与其相邻牙切缘少2 mm,牙龈存在炎症,为无效。总有效=成功+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遇到的牙折位置较深的患者,无法进行直接修复,需要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进行治疗,以协调邻牙与牙周组织[6],保证患牙修复体与其相邻牙齿边缘的接触度,提高患牙修复体的质量与牙齿修复美观度。我国治疗牙低位冠根折与根折的传统修复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牙齿的美观度,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牵引弓的固定粘结过程中,需依据患牙邻牙的状况进行,以降低邻牙移位的发生率;(2)在断牙根桩冠牵引出对其修复时,需要对其中径进行调整,通过视觉误差法,提高牙齿修复的美观度;(3)牵引钩和牵引弓的距离需超过龈下深度,但是需低于4 mm;(4)由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过程较长,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交流,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5)在牵引后,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患者牙槽骨存在冠方移位的话,需使用牙龈成形术对其进行修复[7]。

在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注意保留桩冠与牙根之间的固定力,以保证正畸修复的效果;在牵引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保证牙长轴与牵引力方向的相同,后期复诊,主要是为了对牵引桩与牵引弓角度进行及时调整;医务人员需要保留患者患牙牙根正常的高度,并延长牙冠,注意牙根牵拉的程度,过度牵拉会造成患者牙龈组织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断齿与牙龈之间的距离制定,通常情况下,断缘与牙龈缘之间的距离增加1 mm,牵引力就需增加至30~40 g,以降低患者牙周组织增生的发生率[8]。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26例成功,22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12例成功,16例有效,2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牙周组织,而且提高了患者患牙修复的坚固度,利用牙周手术能够保证患者患牙龈缘与其相邻牙齿的一致度,提高患者患牙修复的美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姬永科.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20(4):315-316.

[2]洪切木・米吉提.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8(7):1634-1635.

[3]李崇娟.残根的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531-532.

[4]李庆祝.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散在间隙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34(2):237,239.

[5]祝春来.135例成人前牙龈下牙根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4):90-91.

[6]汪彩军.前牙龈下折裂行正畸牵引配合桩冠修复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18(9):1056-1058.

[7]林越峰.前牙龈下冠根折的根管正畸联合治疗[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6(3):105.

[8]杨雷.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9]李新,马科院.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33):23-24.

(收稿日期:2014-12-04)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会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1TON”的自嗨型社群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