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23 02:49:46

刍议初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贫乏,无论题材、构思、抑或立意,都存在着“千人一面”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为首要的是教师应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就曾拿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命题,如《站在月球上想到的》、《飞碟发射之前》、《35年后的班会》、《给句子看病》、《勤与懒的对话》等,这些文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生活中、课本里有许多能藉以引发兴趣的东西,若抓得准,导得好。就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浓厚的兴趣,学生头脑中创新的“马达”就会快速运转。笔者也曾尝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其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愚公和智叟的第二次见面》、《广告随想》、《成功,感觉真好》、《掬一份爱心,献希望工程》、《欲说如今好困惑》等文题,学生普遍感到创新其实并不遥远,有的同学还洋洋洒洒写出了一千多字的文章。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放弃实实在在的生活而只围绕考试转。

二、凸出训练,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

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一些思维训练,可以开启学生思路,改变被动接收知识的状况。创新思维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三方面。

多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一次研究创造的会议上,有个叫许国泰的人提出曲别针可以有亿万种用途。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由于相同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多少种新物质,曲别针可以变成各个数字,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所以凡语言能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

一个物体,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得到众多答案同样,一件事或一个生活现象也可以进行多因素的考察。这就是多向思维。在写作指导时,应经常启发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尽可能广阔的时空领域,大范围、多方位、立体式地审题、选材、立意。例如,笔者在指导“沟通”这一话题作文时,告诉学生围绕“沟通”多方搜索,快速打开思路。什么是沟通?与谁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争取升迁。也可写不同的人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学生思考后发现了新的选材角度,创造欲受到了激发。这次的练笔涌现了一些佳作,如蔡琪同学的作文构思新颖,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秦始皇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

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

写作指导中适度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辩能力,从而开拓了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要求写一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一观点,如果“反其道而思之”,就不妨从讲究效益的角度思考,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观点。在平时练笔中,教师可以穿插适宜逆向思维的文题进行写作训练。如《“忠言”未必要“逆耳”》、《学海无涯“乐”作舟》、《弄斧还须到班门》等,这些文题均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推陈出新。

逆向思维的训练,并非一定要在作文指导课或作后评讲课上进行。其实,在阅读教学时也可插入相关指导,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如在教《曹刿论战》时,笔者提问:鲁庄公真的“鄙”吗?就有学生认为鲁庄公是一个开明的国君,理由是他战前召见乡人曹刿,广开言路;战时让曹刿参与指挥,知人善任;战后虚心求教取胜原因,不耻下问……笔者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全班同学思考:“鲁庄公目光短浅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他的怀若谷,身为国君而不刚愎自用,难道不也是弱鲁战胜强齐的主因吗?”诸如此类的训练,只要教者有心,材料还是很多的。这种逆向思维训练的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把握原文,更主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认识的新天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求创新的惯性,这无疑是一箭双雕的做法。

联想思维:自在娇鸳哈恰啼

作文创新的方法很多,善于联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白杨礼赞》从白杨树联想到抗日军民的气质,这就是运用联想进行创作的例证。联想展开了,就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思路活跃了,文章就活了。

联想的方式有:横向联想、纵向联想、对比联想等。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串词联想。教师给学生两个以上互不相关的词语,要求学生选定若干词语连续造句。学生不断变化词语排列,展开联想,这样可以提高创新所必备的敏捷的构思能力。又如立意选材方面的联想。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这幅画表示什么呢?看法自然难以划一,教师提供若干思路引导学生联想:表示什么也没有的零,表示一定范围的生活天地,表示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表示和谐的完美……在展开讨论后,学生们还可以联想到:表示急转的旋涡,表示结束的句号;表示虚无的梦幻;表示走了很多路,却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习作发表,是展示成果,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认同的渴望。当学生用稚嫩的笔触写成的文字变成铅字时,这种成功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习作的发表应该是促进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

笔者采用了多种途径来发表学生的习作。首先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几个栏目来发表:“作文交流”中有老师和同学的批改和评语,“为我喝彩”中自由发表自己的得意之作,“小小作家”是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的佳作。其次,是在校文学社发表。另外,借助电子邮件的发送,把优秀习作快速推荐给各类报刊杂志或直接在网站上发表。实践表明,这样的操作是有效的,它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更能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使许多习作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熠熠动人。如范定昂同学的《一米阳光》、郁丽敏同学的《三分钟热度》、胡芳芳同学的《我关注镜子里的我》、王怡清同学的《减肥风波》等。

上一篇:数学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下一篇:走出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