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视角看待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时间:2022-08-23 02:04:37

以新视角看待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美国中国的重要组成,也是发展和壮大社会经济的重要渠道。文章从系统和理性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科技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结合基本国情选择的农业发展道路,也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也离不开高科技的装备,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和探索。

1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是系统性的和理性的,必须尊重和符合规律

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利用资源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而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确是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农业产业服务,包括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业产业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需要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现代农业即是保障性产业,也是消费性产业,要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作用。

1.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不良好的生态环境导致生产问题矛盾突出

污染或者复合污染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安全性、不稳定性。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生物多样性退化、外来生物入侵、大气污染等等都对农业生态环境在空间尺度和时空尺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仅以土壤污染为例,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时空长期性等特点,一旦农田土壤被污染了,就很难短时间内根除,而且付出的代价也很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方面降低土地本能的自然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有可能影响农业初级产品的生产总量和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新技术投入的成本。此外,也导致农业污染事故增多,导致的群发事件增多,也增加了社会投入成本。

农业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更是增加了资源紧张的局面。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我国是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仅1.59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4%,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要吃饱到要吃好、吃安全的消费转变,一方面要求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大量安全的产品产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所需,二是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农产品。三是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加剧了资源利用的矛盾,导致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度降低、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降低,导致农业生产力的超满负荷运行,更是加速了资源环境系统平衡更替,导致系统环境外部经济减弱,不经济增强,也使得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为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基础型需求支撑,这种需求不断扩大和农业生产的相对滞后产生的矛盾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运行。

1.2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系统性和理性的回归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选择农业的发展道路,人口众多、资源禀赋不高、农业生产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等,都是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世纪70年开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也逐渐开始了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进程,基于市场利益的驱动,高投入高产出甚至掠夺式的开发和生产模式,造成了大量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降低与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丰度降低等也造成了大量的生态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也是西欧国家农业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密集投入给种、养业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综合农业等企图替代常规农作物的思想和方式在发达国家不断出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开始倡导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实践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极大地丰富了对农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认知,第二,更好地保护了农业生态资源,是农业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稀缺性和有限性等特征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三,促进了和维系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功能与支撑、服务功能的有效结合,在产业发展方面,生产了更多的生态系统产品,实现提供食物、工业原料等可商品化的产品功能。在支撑与服务方面,发挥了固碳侍氧、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功能、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以及生态旅游功能,从而产生了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等新型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当代农业的生态功能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本身就是治理国土保护生态的基本方式,二是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也是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1.3 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的发展举措,顺应了世界农业发展潮流

落后的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浪费了大量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各种优化技术的组装和实践,创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农业具备精准、细化、高效、安全的特点。从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党和国家对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的部署,提出更高的期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对应,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农业的内涵、结构、体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十七届三中全会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党的十更是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的优先发展方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既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2 现代农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是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 用生态系统和生态思想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和思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理论思想,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观点。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依靠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思想,构建大农业发展体系,要必须既要照顾现实发展的利益,也要着眼长远发展利益,要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替代模式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为一体,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初始利用、再生利用等等效能,尽最大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农业自然科学规律,实现人为发展和农业系统的自我生态平衡,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和生态风险。

2.2 社会需求是生产生态安全产品的重要动力

需求――供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从吃饱、吃好到吃安全吃健康的转变,实现从追求数量型到质量型再到数量――质量型的升级转变,要求农业生产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质量更安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这种变化要求,也使得农业从产业型向市场服务型转变,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支撑力,发展现代农业既能实现生态安全目标又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协同发展相关产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生态产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稳定提供基础保障支撑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也体现了生产和保障稳定的社会责任。

2.3 现代农业是综合性的农业工程,要用现代科技解决好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和市场接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好农产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环境技术、现代农艺技术等等,解决好技术发展的对接,一方面解决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问题和产业化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确保农业环境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实现农业系统内部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的合理平衡、交换等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撑,应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及时将农产品产地环境标识信息、产品种类信息、产量信息和价格变化等与市场实现对接,解决好现代农业生产产品的出口问题。

2.4 现代农业建设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农村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优势足以体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技术高度集成装备,环境与产业友好融合等等,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基础。

3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现代技术和经济支撑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既是知识技术型的产业也是经济型的产业,涉及到现代技术体系特别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也涉及现代经济体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须要建立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技术体系和市场运行体系。

3.1 建立可信高效的技术体系,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国情的选择也是发展道路的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禀赋不高,近年来经济的高速盲目扩张也带了环境生态问题,特别是农业的粗放式的开发经营,导致了大量农业资源的浪费,农业化学品的高投入造成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加剧、农业资源环境时空变化差异明显、区域性的污染事故频发等等。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解决好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降低或者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问题。现代农业发展要依靠现代技术装备,要提高各种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高效开发和安全可控程度。现代农业发展应该是高智能型技术投入,也同时要求是生态关系高度和谐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也是各种高新技术高度集成的农业,因此必须建立可信赖可控制的技术投入体系,一方面降低技术投入风险,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二是提高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设施化、工程化、工厂化;三是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度,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控化、安全化。

3.2 建立可信的生产、投资与消费体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降低或者规避

市场经营风险,必须建立可信任的生产体系,信任投资与消费体系,确保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农业产品的可溯源性和安全环保性,按市场规律办事,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纳入市场管理机制,扩大社会的融资和消费渠道,鼓励更多的农业产业技术农民因地适宜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扩大家庭农场规模,丰富生态旅游农业内涵等,更好地实现从产地到餐桌一条龙式产业服务与发展模式,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3.3 建立可信的产业服务与支撑体系,包括技术的推广应用体系、技术研发与装备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

作者简介:王农(1973-),男,陕西凤翔人,副研究员,经济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与管理。

上一篇: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电子信息化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