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01:02:5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具体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53-02

一、前言

幼儿阶段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阶段,其良好的教育质量对于幼儿形成优良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关注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要求幼儿园子啊日常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并贯彻科学合理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所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和借助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运用丰富有效的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健全的心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深厚

虽然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是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从而使得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还不够深厚和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只能是一边尝试一遍摸索解决。在当前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大部分是依靠一些零散的书籍,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出现忽视对资料的理解和消化以及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而照搬照抄书籍理论的情况,从而不仅可能使得教育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消极后果,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2、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虽然大多都是幼教工作者,但是在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很多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都不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幼儿教师任职条例的。而且即使符合任职条例的幼儿园老师,很多都不具备完整全面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对于该知识的学多都还停留在皮毛层面,而且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历与知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举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引导。这样的师资队伍,不仅不能够对幼儿已经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疏解,更不用说做到根据幼儿的行为举止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了。

3、引导方式单一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面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的引导方面,仍然片面地采取单一的引导方式,如说服、谈话或者劝导等,只是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好好教就可以了,主观地将孩子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上引导,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这种单一的引导方式使得在幼儿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忽视幼儿的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在通过这些引导方式之后,对幼儿是否会造成一些消极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析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对于教育事业还是幼儿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有数如此让人忧心。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现状,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引导实践工作有效有序地展开。因此,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和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比如,幼儿园可以和一些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幼儿园可以邀请一些幼儿心理专家等到学校来为幼儿园老师做一些相关的讲座,让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心理有更好的认识,了解到更多幼儿心理学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同时学校也可以为高校的幼儿心理研究提供一些更具实践价值的一手资料,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此外,学校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和开展一些相关培训,如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让老师参加,从而增强幼儿园老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纾解幼儿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重视对幼儿情感情绪进行有效疏导和培养

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只有具有了健康的情感才有可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疏导与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满足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需求,在与幼儿交谈或沟通时,要时刻保持温柔平和的态度,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爱和呵护,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当幼儿由于某种需求没有得到实现而产生坏情绪时,老师和家长要细心耐心地给予疏导,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幼儿合理发泄出来,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会控制和调节。这样就能够有利于幼儿在以后的成(下转第158页)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探析 下一篇:从中考实验操作考查反思乡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