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的静雅时光

时间:2022-08-23 12:56:46

安定的静雅时光

在距县城20公里、离南丽湖风景区不远的一个空旷的山坡上,文笔峰突兀地耸立着,方圆百里之内,此峰一柱擎天,没有古木参天,没有太多豪华的庙宇殿堂,没有碑亭廊苑,就连能够证明年代久远的残存瓦片或断壁残垣都不曾寻见,文笔峰宛若一只文静的小天鹅,默默地点缀着琼崖锦绣山河。

攀登文笔峰的过程,可以身临其境,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你仿佛在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大气而写意,有想象的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拾级而上,在你步步登高的过程中,清新的山风拂面而来,鸟语花香阵阵。不会流太多的汗,也不会让你气喘吁吁,不觉就穿过南天门,不用耗费太多的体力,就登上了顶峰。文笔峰近在眼前,仿佛是你邂逅的佳丽,就坐在茶几对面,和你品茗私语。

站在峰顶上,天空明澈,远望视野极其开阔,山脚下平坦的大地向远方无限地延伸,似乎天地截然分为二个平面,而人站在峰顶之上,就像站在两个阔大的平面之中间,有一种超越于天地之感觉。看到这等大自然气势,我似乎领略到古代道人白玉蟾钟爱此山的情由,感受到山峰美丽其实并不在于高,亦不在于奇,亦不在于险,而在于极目望阔的那种心胸舒坦感觉。此时,你若闭上双眼,伸展双臂,定能感受“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的浪漫意境:极目远眺,白云悠悠,山峦起伏,百草丰茂,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想象自己角色变化,或成为道中之人,在此吐故纳新,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或变身江湖侠客,在此闻鸡起舞,巅峰论剑;或变为一介书生,在此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亦快哉,不亦乐哉!

文笔峰迷人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的美景,还在于她的睿智。南宗道教创始人白玉蟾在此传经布道,弘扬济世渡人的禅宗,追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启迪世人坦然直面世道人生,永远保持达观平和的心态,安贫乐道、知足感恩。猜想这才是文笔峰独让人心驰神往的内在原因吧。

拜谒文笔峰,你只有用无尘如水的信仰,才能拂去心头的燥热,才能真正修得灵魂的无上清凉。

南丽湖,尊享静谧的绿色呼吸

南丽湖是定安的一幅多情画卷,美在其不饰雕琢的天然秀色,让观者视线贪婪地饱览阅读。

正值初夏,风和日丽。此时,在方圆9平方公里的南丽湖面上,烟波浩淼、碧光照人,真是“欲把南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了游艇,渐行渐快,渊澄无垠的湖上风情逐渐呈现出来。明净的湖水是宁静的,湖边只有阵阵山风泛起的清波和从那座绿色的小岛上飘来的歌声,那么悠远、那么缠绵。此时丽日当空,清风习习,千层碧水脚下过,万点黄金滚滚来。偶尔,遇一叶扁舟,从容闲荡,上有一人悠游自在。

南丽湖之美,美在一湖碧水。人在画中走,水往深处绿,水花飞溅,凉雾袭人。艇中人少无脂粉兰麝之气,尽可口鼻并用,恣意吞吸湖水带来的灵秀气息。我的眼耳口鼻舌身意六根已与湖水山色湖声水流交汇合一,只觉得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愉快和兴奋,简直是东坡在赤壁舟中,飘飘乎羽化而登仙了。游走于山水之间,贪婪地把这南丽湖的风貌看个真切!一路看一路想,乌龙山岛、小龙山岛等小岛一一掠过,远处景物迷茫一片,隐约可见花红树绿,庙宇人家掩映其间,朋友说,若登岸游览,好景更是美不胜收。眺望远处,微耸的岛山矗立湖面,在湖水中不断地摇曳着舞姿,岛上那百年庙宇的灵气在湖中央徐徐升起。夕阳西照时,在湖水的平面上出现了两个微红的太阳,衬托着山、水、村舍、人家,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南丽湖是一部大自然之书,徜徉其中,你就会发觉这里不独是山水的家园,不愧有着 “海南名湖”的美誉。翻开这本书的每一页,走近这里的任何一片山水,你都会听到从南丽禅寺传来的佛禅钟鼓。在绿意盎然的西源小岛上,远眺浩荡的南丽湖碧波,我顿时明白了俄国大作家普里什文的感悟:湖是大地的“血库”。看着这清亮的湖水,我不想用人的手脚去碰撞污染它,只想借用山中的一缕清风,去与它交谈。游兴盎然的我,径入绿岛上的树林深处,沿途中像拥抱朋友一样,抱住那些经历百年的树木,想从它们身上捕捉一些大自然演化的信息。这个有着数十种热带植物的地方,在我出生的多年以前,就被中国林业界美誉为“琼岛热带绿库”。当我置身于被列为“植物贵族”的山竹、见血封喉树、圣女树等南国热带树种面前,我好像看到了人类的祖先。事实上,树木亦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就像树木,两者同在这片大地上,一代代和睦地生活着。只是到了今天,能像南丽湖风景区还保存着如此天然的生态体系,绝无仅有。

碧水、黛岛、绿林、翠鸟……绿色已然成为南丽湖风景区的主色调,这是大自然给予南丽湖最为宝贵的财富,更是定安人引以为豪的优势资源。想来,南丽湖景区源于原始自然,又发韧于远在北宋时期的海南人文。于此,定安人既开发南丽湖的风光,也种植着绿色的梦想。流连在南丽湖上,我被一幕幕的绿色风情所感染,久居城市的神经得到了充分的放松。扑入眼帘的是湖天一碧的美景,传入耳膜的是悦耳的鸟鸣和久违的琼北乡音,钻入鼻孔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农家菜泛出的清香;端起一杯南丽湖绿茶细细品茗,看村姑熟练地从湖里捞起一条罗非鱼,动作麻利地舀起湖水制作“砂锅鱼头煲”,那情景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夜暮四合,我在临湖茶楼感受习习凉风,观赏那满池的荷花,仿佛神仙般地来到这世外桃源。那或黄、或红、或紫的荷花在湖水中随风摇动,美不胜收的景色让我倾倒。我坐在茶楼上,尝香甜滑润的藕粉莲子羹,品一壶清香扑鼻的绿茶,在月色中欣赏高低错落、风情万种的荷叶,透过清香碧绿的荷叶,反观天空中时隐时现的明月,耳边是悠扬的中原丝竹,惬意无处不在。城市取代了乡村,喧嚣替代了静谧,多年前与之同呼吸的那方自然天地,今与之偶遇,方知其是何等的美好,也是何等的遥远了。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寻不回这片土地。当你有幸邂逅海南定安,且在南丽湖留下吧!

人间的五月天,已渐渐地离我远去了,在清风中,飘来了夏天的味道。一阵阵荷香拂过,我想沉醉在溶溶月色里,满塘的花香正飘洒在我的身上……

一位客居定安的外藉友人曾说:诗意的栖居,就是尊贵的幸福。生命之长,不过一座城市的百年记忆;人生之趣,不过一湖的浪漫情怀;生活之趣,不过一缕的淡淡茗香。南丽湖――海南大地的这只明眸,以其独立于世的绿色眼神,脉脉注视着芸芸人生。

南渡江,看那流淌的闲情光阴

河流是生命之源。南渡江犹如母亲的乳汁,养育了江流沿岸的世代儿女,也使得定安县成为琼北地区的繁华之地。

出游观赏南渡江风情,最好以徒步的方式。夜晚或第二天清晨返程都好,船徐徐前进,月色下的南渡江温柔而富有诗意。两岸的树影在霞光里流光溢彩,霓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桥从头顶掠过,每个桥洞因历史的原因,显得内敛沉默,浅淡地注视着往来的各色人流。若在农家过夜,你还可以到河中抓些活鱼来当晚餐,无论做得好不好吃,味道都是绵长悠远的。恋爱中的情侣,可呆在农家客栈过上一宿,入夜时在江边说说情话,让爱的旋律弥漫在空灵的夜色里,捕捉着每一根脆弱而敏感的心弦。

沿着南渡江往前,一路总有不经意的惊喜,路边的小花、江边的缆绳、迎风招展的枝叶,让我等总是不自禁地大呼小叫。有时,大美风景就在我们的身前身后,而我们却喜欢伸长了脖子去张望遥远的景致。踏着软软的江边林中小径斗折前行,前一天的烦燥顿时消逝,脚步也轻快起来,平视看去,两侧竹林挺拨少叶,亭亭玉立,将小道掩埋在深处,竹如掩面而立的仙女,身着轻薄的罗裙,穿行于青山绿水。间或有一两声鸟鸣,虽不像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却也表达了久不见人影的喜悦心情。再往上看,竹梢峭立在蓝天白云之间,都不忍摇晃,怕惊动这静谧的自然。偶尔有和风掠过,竹叶上的雨珠掉下,打在地上发黄的落叶间,滴答轻响,哦,它们是这么静静地计时的!怆然泪下,不见古人来者,这,也是岁月。林间小径蜿蜒向上,到了高处极目远眺,早就有同行的惊叹声不绝于耳,绿,那真是极为乍眼的绿,清碧欲滴。

看那两岸翠竹成荫,连成了绿海,只是有一抹浅绿撒落在其间,像挎篮割草的少女,也如在这般的天气,随风飘落,悠然自得地慢摇轻晃于蓝天绿山之间,这就是屯昌澄迈交界处的南渡江了。静淌于山色之中,每至弯曲处都有一片水中绿洲,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最为喜人的是江边的那些白鹭了,雪影翻飞,惬意地静翔于春水长天之间。累了,极目四望,梳理伸展一下银白的羽毛衣裳,或闭目养神于牛背之上,享受着它颈上的木筒铜铃之声,这在寂静的山水中也算是动人的音乐了。饿了,便轻掠于水面之上,兴许是捉到了小鱼,或信步环绕于绿洲之沿,低头轻啄水边的小浮游生物,自得悠闲。

久温塘,沐浴冷泉的幸福恩典

若问“定安的最大吸引力是什么?”或许,当地很多市民会用温软的南腔告诉你:“我们的幸福感觉嘛,在于有了一口泉”。

这口泉,不同于其他温泉,是一口被誉为“天然冰箱”的久温塘冷泉。它是继台湾苏澳冷泉、黑龙江五大连池冷泉之后的第三大冷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热带富硒冷泉。这冷泉水为无色、无味,是低矿化偏硅酸冷泉。这冷泉水清澈透明,长年水温23℃,夏凉冬暖,清甘可口,可饮可浴。因冷泉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锗元素,具有强大的养生保健功能。

在定安泡冷泉,着实是上天赐予的恩泽。

2011年夏日第一次去定安,初次体验了这座小城的幸福感。在阳光中行走,我和文友聊着聊着,忽听他说“哥们,咱们去冷泉泡个澡吧。” 于是,哥俩有说有笑,直奔久温塘。在夏日火辣辣的太阳光下,呼吸着久违的久温塘的清新空气,感受着塘中泉水散发的那一丝丝凉爽,享受着它带来的全身的无比舒畅,体验着那种在繁杂的城市和生活中所奢求不到的奇妙感觉。刚开始浸泡的时候,身体会感到猛地一阵清凉,但过了一分钟后,如同秋天里的凉爽,在久温塘我们像孩子一样,不顾形象,没有缚束地在这片冷泉里打水仗,尽情玩耍与嬉水,享受着冷泉带来的凉爽与刺激。在这里我们抛开了城市里的喧哗,心里的烦恼和工作的压力,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在自然的气息里,尽情地放松心情,体验酣畅淋漓嬉水的乐趣,让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在冷泉的拥围中,自己没有了“我是谁”的迷茫,却有恍若隔世的感觉电击一样袭来。那时间凝固了,只留下了温柔而妥贴的阵阵快意。心中一波波涌起的幸福感,让我迷恋上定安,就如同迷恋上一个人,或者一首歌。那种感觉清晰地印在心尖,却穷于言辞,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与默契。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开始迷恋定安这座幸福之城的时候,那样的爱排山倒海地袭来。

2012年以后,随着业务出差来往次数的增多,我与久温塘冷泉有了更多的接触。在一次次沐浴冷泉后,我充分体验了定安的休闲生活魅力。当我在镇上小区的绿荫道上行走,踏着步行街的青砖,沐浴慢生活的幸福气息,感受到休闲文化软实力的强劲。我的愿望在这座福文化的名城中咏唱着,荡漾着。我呼吸着冷泉文化的清馨,吮吸着福文化淳厚的营养。

我脑海中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画面:操一口绵软南音的定安人,踏着不紧不慢的生活节拍,露着沐浴冷泉后充满光泽的脸庞。从小城女性那一脸的温和表情,我更理解了作家韩少功所叙述的:“定安女人像刚施过脂粉似的美白皮肤,大约和日夕相随的冷泉浴有潜在的关系.....

定安定安。因了一份亲切柔和的幸福感,使我对她的爱,愈来愈浓烈。

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定安,在阅尽千城之后,唯有这个在冷泉中浸润的幸福小镇,让我不再刻意提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她的静雅气息。

定安古镇,浸润淡雅的闲情时光

定安古城有着五百年沧桑历史,在那份古朴中透出更多的是清幽。

走在飘着小雨或洒满阳光的定安古镇老街上,让人想起风烟轻扬的江南里那份细润和疏朗,老街虽然没有江南的粉墙黛瓦、柳色如烟的美丽,但它透着鹅黄嫩绿、古朴纯净的清幽,让人恍惚走入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旧梦里……

老街上最惹眼的应该算是老茶馆了。定安的老茶馆没有豪华的装潢招揽生意,常常是一间不太宽敞且偏僻的老店面,或是几棵老树如伞般浓荫蔽日的街道两旁,摆上几排简单古朴的茶桌和椅子,便是地道的茶铺了。茶具是地道的白色瓷器的茶壶和茶杯,茶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为主,泡上一壶茶可以坐上老半天,忙坏了跑前跑后提壶添水的店小妹。卖花生和椰粑的老妇、挑豆腐脑的女子,卖报的中年汉子,擦鞋的妇女和小孩,在嘈杂鼎沸的人声中来回穿梭,殷勤地兜揽着生意。老街坊、新茶客凑在一起,年轻人或高谈阔论,或玩牌下棋,老茶客谈着镇上新近发生的奇闻轶事,或围着一张彩票奖额胡吹海侃,如数珍宝地研究着票道,不管中与不中、赢与非赢,过程的本身类似茶道,图的便是热闹之外一份从容的心情……

县一小门口的那条老街对面,长年累月地坐着一个胖胖的大婶,她的摊子上摆满各种应时的小吃,松软的花糕、热腾的薯粉、圆溜溜的尖堆、清凉的风抛水、炒得焦黄的粉果……,最让人垂涎三尺要算是甜酸萝卜丝了,用酸醋和白糖浸泡得细细软软的萝卜丝上,洒上许多芝麻、香茶、小辣椒,绿白红黑的颜色搭配,清爽诱人,让人看得直咽口水。两三分钱一小碗,端着碗蹲坐或倚靠在墙角边,夹一点送进嘴里,嚼出沙沙的清脆声,微辣酸甜,沁心润脾。快吃完的时候,和善的胖婶往往会用勺子再往碗里匀添一点汤汁,惊喜的孩子们很快将它一饮而尽。如此人间美味,至今回想犹觉口齿留香、两颊生津啊。

木质结构的骑楼是老街上富有清代特色的建筑,它们的主人曾经是镇上殷实的人家。楼下的商铺经营着旧式的买卖,楼上成排精致的蠡壳窗楼,依稀向人们述说着当年的辉煌,依稀让人想起当年小姐太太们斜倚窗前的妙影身姿,她们盈盈的秋波里,流动过老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正月十五吉红喜庆的花灯、军坡时节横擎长长钢针穿戳脸颊的奇俗之人,她们在楼台上看风景,楼下的人抬头看她们,便成了老街上相看两相宜的诗意风景了。

北门的老街上有一处北门洞,穿过狭长光滑的洞口,眼前便会豁然开朗。蜿蜒曼妙的南渡江默默地流淌着,温厚地养育了小镇世代的居民。端午时节在江边赛龙舟,老街上常常万人空巷。小镇居民一早便如蚁群聚,伫立岸边,为心仪的船队狂呼呐喊,赛龙舟的小伙手握船桨,屏神凝气,哨音落处,十几艘龙舟如鞭策马,狂奔飞驾,直抵远方。江边岸上,桨声群呼声四起,声震长霄,溅起满江的浪花,朵朵如芭蕾舞般欢腾跳跃。

街头巷尾的老手艺人是老街上古老的传奇,他们靠着父辈的传承、独门积蕴的经验,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劈、凿、雕、挖、削的繁琐工艺,融入他们手掌温度和细心。旧日老街上许多箍桶、打铁、补胶鞋、雕床花的老手艺人,已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模糊消失,老街也只能在夕阳落霞里,怀想他们曾经专注沉着的面容、精妙高超的技艺带来的那份久远的温暖。老街上的太阳永远是懒洋洋的,照着斑驳的黑墙、古老的小巷、光滑的石板、朴拙的老树,浓荫中的老人聚在一起晒着太阳玩着桥牌,须发花白的老翁斜依竹椅酣然入梦,洒在脸上的光影绰绰叠叠。偶见木门虚掩,空寂无人,几株茉莉悄然花开、满院弥香。时间和空间仿佛在这里相互纠缠交错,让人分辨不清梦境和现实的距离。

时光走到定安,仿佛也懒得动弹了,你若愿意停留下来感受这份慵懒和闲适,就会感受一份原汁原味的古镇散淡风情。正如当地文友的快人快语:在定安浸润慢时光,管他世事如流水,我自悠闲最逍遥!

上一篇:基于协同管理的校园快递末端业务发展探析 下一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