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23 12:52:4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

[摘要]宽严相济是基于对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做分析后的基本刑事政策选择,也是对20年来“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选择这一政策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希冀为研究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严打 刑事政策 价值分析

作为当前我国应对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既是基于对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做分析后的选择,也是对以往刑事政策的一种扬弃。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闪耀着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益的价值光芒,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2005年12月5日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被提出,其内涵得到抽象化概括是在2006年11月的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而被赋予司法化标签则体现在中央政法委书记对司法系统关于如何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讲话内容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刑法学者和司法实务者就该政策的含义、历史沿革、立法司法意义等作了论述,并出版了系列的专著和论文。

结合上面有关的内容,笔者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略作论述。就该刑事政策的结构而言,主要由“宽”、“严”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济”构成。“宽”就是宽容、宽松之意,要求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偶犯、初犯、过失犯等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尽可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并探索建立刑事自诉案件的和解、调解制度等。“严”就是严厉、严格之意,要求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实行包括“从重量刑、特别程序和证据规则”以及“隔离与长期监禁”等策略。“济”意味着协调、相互作用之意,要求对犯罪有宽有严,保持宽与严的平衡与协调。

选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依据法的价值理论,作为选择社会公共政策内容之一的刑事政策,从宏观上来必须体现出其对社会有意义、可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从实质性价值判断来看,必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必须有助于保障人权和实现人道;从微观要求来看,必须表现为对秩序、自由、效率和正义等法的基本价值的贯彻和体现。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秩序与自由的统一。宽严相济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倡导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提出的刑事政策,所谓“宽”是指:在司法上针对不同犯罪进行区别对待,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在诉讼程序上探索建立刑事自诉案件的和解、调解制度;在执行上正确适用假释、减刑、保外就医等制度。这样的非犯罪化处理,有利于犯罪人改过自新和回归社会;非司法手段的处理,有利于充分听取和考虑被害人的意愿,提升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高化解双方矛盾的效率;非监禁化有利于保持犯罪人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缩短其融入社会的距离。可见,宽严相济中从宽的要求表现为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尊重和对个人利益的保护,是自由价值的彰显。

“严”的内涵是:强调刑罚的惩罚和报应,适用对象是严重刑事犯罪及高危险犯罪人,包括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等,主要策略是立法上的入罪化,司法上的从重或加重处罚、特别程序和证据规则以及执行上的长期隔离或监禁。这样的从重处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从严表现为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对社会应然之秩序的保护,是秩序价值的重要体现。

而采取“济”的策略,是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宽与严两种价值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需要强调的是,宽与严两种策略的终极目标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和谐,而社会和谐又对减少和预防犯罪起到重要的反作用。由此看来,选择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我国的法律价值体系中,效率是最近20年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价值。所谓效益,在经济学视野里,就是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效率由于涉及成本与产出的关系,因此体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公平即正义、公道,表现为阶级性、具体性和历史性。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的学者视两者为互不相容的根本矛盾。在笔者看来,效率与公平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社会价值。一方面,以效益为标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层次的公平;另一方面,如果把效益绝对化,不考虑公平,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造成社会动荡,影响甚至从根本上损害效益。因此,应运用各种机制来衡平两者之间的张力,尽量扩大它们之间的适应性,缩小矛盾。

效率与公平作为不同的价值,发生经常性冲突在所难免,作为一种价值上的取向,既有效率又有公平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作为公共政策重要内容之一的刑事政策具有追求效益的本性。从经济刑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刑罚作为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手段之一,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尽管国家每年不断在加大刑罚资源的投入,但当前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大多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种刑事资源的有限性与防控犯罪对刑事资源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刑事法治领域的主要矛盾。如何将有限的刑事资源合理配置,以求防控犯罪的效益最大化,是大家面临的一道难题。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则化解了这一顽症,特别是程序中的非司法化和执行中的非监禁化处置,减少了诉讼环节,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刑法资源,便于集中有限资源集中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实现了防控犯罪效果的最大化,提高了刑罚效率。而作为实现对社会有效统治手段的刑事政策,公平无疑也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选择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要求,也是法的基本价值――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的体现。对于广大刑法理论者和司法实务者而言,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这一政策,并不断赋予其新鲜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上一篇:我国司法中法律逻辑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