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皂荚的繁殖育苗技术

时间:2022-08-23 12:28:12

园林绿化植物皂荚的繁殖育苗技术

摘 要:皂荚树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绿化植物皂荚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在此基础上,从种子的采集、处理以及壮苗的培育三个部分深入探讨了皂荚的繁殖育苗技术,以期对充分发挥皂荚的绿化功能,促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绿化;皂荚;繁殖育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园林树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优美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皂荚是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在城市绿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皂荚的形态特征

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其生命力极其旺盛。皂荚雌雄异株,雌树结皂角的能力非常强。皂荚树高可达15~30m,树干皮呈灰黑色,浅纵裂。皂荚的树干及枝条上长有皂荚刺,皂荚刺全年都可以采,但每年的9月份至下年的3月份为最佳采集时段。皂荚刺具有药用价值,一个完整的皂荚刺有多数分枝,主刺通常呈圆锥形,长约5~15cm,基部粗8~12mm,而分枝刺一般长约1.5~7cm,有时分枝刺还能再分枝成小刺。皂荚刺表面一般呈棕紫色,刺尖部则呈现红棕色[1]。皂荚刺表面有细细的皱纹,但总体来说比较光滑。皂荚刺质地坚硬,很难折断,做药材时通常要纵切成斜薄片。

皂荚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叶长大约有10~18cm。皂荚通常有2~9对小叶,小叶呈卵状披针形或者是长圆形,小叶长约2~8cm。小叶叶端钝而具短尖头,叶缘有细钝锯齿,叶背网脉明显。皂荚花属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皂荚每年5月份开花,果实成熟大约在10月份。皂荚的果实称为皂角,皂角呈带状,长约12~37cm,宽2~4cm,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有的皂角比较短小,长约5~13cm,宽约1~1.5cm,弯曲作新月形。

2 皂荚的生态习性

皂荚的原产地为我国长江流域,分布及其广泛,从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部都可看到皂荚的生长足迹。皂荚多生于平原、山谷以及丘陵地区。在气候较温和的地区,皂荚可在海拔高达1600m处生长。皂荚树根较深,属于深根性树种。皂荚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既耐干旱、耐寒耐热,又耐盐碱,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皂荚喜欢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深厚肥沃的壤土、沙壤土最佳。然而,即便是在年降水量只有300mm左右,土壤极其贫瘠的西北石质山地中,皂荚也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果。在皂荚树的众多优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抗污染能力强,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起到良好的净化空气效果。皂荚新叶生长极快,即便老叶因环境恶劣受到伤害,新叶也能很快生长起来继续完成净化空气的使命。正是由于皂荚的这一突出优点,加之皂荚树树冠广阔、造型十分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3 皂荚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3.1 种子的采集

在采集皂荚种子之前,应明确栽培目的,栽培目的不同,对于采种母树的选择也就不同。一般而言,选种母树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选种母树比较适宜生长,抗逆性强;其次,选种母树的树枝树干发育健壮,没有病虫等危害,且种子比较饱满;最后,选种母树树龄应在30年以上,且处于盛果时期。如果栽培的皂荚是用于营造生态公益林或者是作为木材使用,那么应选取那些树干通直且生长周期短的母树采集树种;如果栽培的皂荚是用于建设种子生产园,那么应选取那些皂角产量高、品质较为优良的母树选取种子。采种时应注意各地地理纬度差异以及皂荚品种不同对皂角成熟时间的影响,避免一刀切的采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当皂角呈现灰褐色并且有白霜的时候,就预示着皂角已经成熟了,这个时候就是采种的最佳时机[2]。

3.2 种子的处理

采集好皂角后,应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以免降低种子的质量。采集来的皂角应铺开储存,不宜堆放在一起。长时间堆放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加速皂角的腐烂速度,降低种子的质量。采集皂角后,将其铺开在烈日下曝晒,晒干后,就要除去皂角皮,进行风选,最终得到干净的种子。种子应选择布袋、麻袋或者是木桶等容器盛放,置于低温、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为了避免种子被虫蛀,可在容器中添加石灰粉、木炭屑等物质,其添加量为种子质量的0.1%~0.3%即可。由于皂荚种子皮比较坚硬,含有腊等物质,不宜吸收水分,同时种子的内部还含有化学抑制物质,这些物质使得皂荚种子具有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的特性,因此,在播种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帮助种子催芽。常见催芽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将种子置于70℃的热水中,这称为烫种,持续2分钟后,在热水中添加适量的凉水,使水温降至50℃,继续浸泡种子。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好换水工作,使得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软化种皮,直至种皮破裂后,催芽成功,种子才可以播种。如果一次催芽未成功,即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一般3次即可成功催芽。

此外,还有一种催芽方式,在秋末冬初时,将挑选好的种子放入水中充分浸泡,之后将浸泡过的种子置于湿沙土中进行催芽,等立春过后,再将种子取出播种。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催芽,都应带上一次性手套,避免手和种子的直接接触。

3.3 培育壮苗

一般情况下,皂荚苗繁殖的方式为播种方式。采用播种方式育苗,一般选择春季清明节前后进行播种。播种育苗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应选择土壤相对肥沃、排灌较为方便的地方作为育苗地,切忌不可选择易积水的地块作为育苗地。育苗之前,要做好整地工作。每667m2地应施5000kg的有机肥,3kg的辛硫磷以及5kg的黑矾,并且筑成平床。播种时应采用条播方式,条与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播种前先开沟浇水,等水基本渗透下去后,开始播种工作。每颗种子之间的距离大概为15cm,种子点播好后,在其上覆盖厚约3~4cm的土。通常情况下,667m2地大概需要10kg的种子[3]。

为防止苗床干旱、固结等情况的发生,可在种子播种好之后立即铺上一层地膜,一来保持水分,二来保持温度,等皂荚苗都从土壤中钻出来之后,就可以将地膜撤去。这种播种方式为点播,点播的优势在于将来皂荚苗生长出来后,每株之间的距离比较均匀,无需再进行定苗工作,但是其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琐。采用撒种方式播种子,前期基本没有什么准备工作,但是等到皂荚苗长到10cm时,应该进行间苗定苗工作,定苗标准是每667m2地所留苗数控制在1~1.5万株。

皂荚苗生长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每年的6~8月份,是苗木生长的旺盛期,此时应根据天气情况以及苗木生长的具体情况进行施肥和浇水。施肥时,前期主要施氮肥,后期要同时施氮肥和磷钾肥,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为了增加肥料的利用率,还可以采取叶面施肥的方式为皂荚苗补充所需养分。具体做法为每隔10~15天在皂荚苗上喷洒1次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液,每次的喷洒量300~500g。此外,在育苗期间还应做好汛期排水工作以及除虫工作,保证皂荚苗的健康成长。

4 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应深入研究园林绿化植物皂荚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皂荚繁殖育苗技术,充分发挥其园林绿化工程,促进我国城市化园林绿化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 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邵则夏.多功能树种滇皂荚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3)

上一篇:浅析果树害虫和运用药液环扎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小区景观水池施工技术及防渗漏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