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23 12:11:20

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实验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实验效果评价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基于KPI的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管理类实验效果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引言

管理类实验是管理类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是培养当今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1]。通过对管理类实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出其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效果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1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管理类实验是指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和经济类学科,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硬件,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开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验[2]。实验效果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变化和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实验效果评价就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授情况两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管理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管理类实验课的开展正是在充分发挥实验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育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程度。从学生角度即教育服务的享用者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对实验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衡量实验效果。开展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研究,有利于学校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教学效果,能使教学产出更好地符合时展的需要,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使学生乐在其中和全面发展[3]。

2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的现状

国外学校很重视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很多学校都强调学生要尽早进入实验室。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也较为合理,不仅对学生有明确的实验学分要求,而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注重与企业单位的合作。所以,在构建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时,可将西方先进经验吸收选取关键指标,提高评价标准,构建指标体系。我国国内谈到实验效果时,多是探讨经验体会,鲜有对实验质量加以真正的评价的,较少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估实验效果的[4]。与其他学科的实验相比,管理类实验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使得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也更为复杂性。目前,我国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的研究大多数处于无序、不成体系的状态。

3构建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实验效果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指标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目前,对实验效果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需遵循以下原则:

3.1完整性原则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首先应全面、完整,尽量做到不重不漏。指标应能准确地反映管理类实验效果各个方面的情况。指标体系应尽量涵盖实验目标和内容,反映达到评价目标的全部信息。其次,在设计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从评价目标出发来筛选评价指标,合理确实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

3.2经济性原则

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在选取时,应参考指标获取的成本大小,按照经济学理论,尽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用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指标内容和相关信息。在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考虑收集资料的经济成本。对于部分获取成本较高的评价指标,尽可能用其他可替代指标代替,节约成本,按时完成调查任务。

3.3动态性原则

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指标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外界环境和实际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相当复杂,需要调查人员根据指标的关键性、关联性、稳定性、易获取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选择。指标的选取与否,需要根据实验的实际效果,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修正。

4基于KPI的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效果的评价反馈以学生满意为标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关键绩效指标(KPI)是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主要是针对研究对象的核心关键点,选取有针对性的关键指标。管理类实验是通过有效的实验学习来实现课程及专业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所以,管理类实验效果应以学生的满意为标准,根据教学体系的特点,构建一个基于KPI的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实验效果评价体系结构框架应层次分明,指标合理的有机整体。通过对实验效果的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设立了评价体系的六个一级指标和十五个二级指标,形成了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运用“专家法”、“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对实验质量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做评价。现根据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原则,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管理、实验教师队伍、实验环节、实验设施设备六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作为关键指标,形成如表1指标体系。综上所述,管理类实验即具有管理类专业的特性,又区别于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更具有实操性。基于KPI的管理类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效果评价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松,胡海刚.管理类专业网络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38-141.

[2]雷洋,吴园,黄承锋,童光才.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内涵与标准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7):181-184.

[3]胡大权,周玉敏,杜茂康.经济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05):114-116.

[4]张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8):135-137,147.

[5]顾文勇.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52-156.

作者:朱艳 单位:新乡学院管理学院

上一篇: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下一篇:高中数学在经济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