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阿尔山

时间:2022-08-23 12:05:29

坐落在北方边陲山城的阿尔山,那里山水秀美、空气甜美;那里鸟语花香、野果飘香;那里矿泉成群、池塘成林;那里松树满山、杜鹃满坡。那里,是我热爱的家乡。

阿尔山的冬天白雪皑皑,干净得一尘不染,寒冷得滴水成冰,但孩子们是不怕冷的,爬雪山、放爬犁、抽陀螺、踢毽子、打雪仗……即使脚冻得像猫抓,脸冻得像红花,青鼻涕直流,也照玩不误。

冬天一过,草长莺飞。甩掉笨重的棉衣,撒着欢儿爬上高山,奔向田野、小河。听蝈蝈在夏日的晌午唱歌,看蜻蜓在河边的草丛跳舞,最惬意的是躺在松软的落叶松林里看书。一束束光透过树缝照在身上,温暖而不灼热,不知名的小鸟旁若无人地在树梢上嬉戏,唱着好听的歌。

采猪菜是山里孩子夏天里必须做的事。每天放学后,拿上一条麻袋,和姐妹们蹦跳着奔向离家不远的小河,过了河就是茂密的树林草丛。这里的猪菜水分足,鲜嫩翠绿,特别好采,猪还爱吃。“鸡爪子”、“老牛挫”、“苦菜”、“燕尾巴”、“蛰麻子”、“鸭嘴儿”、“柳蒿芽”、“苋儿菜”等都是喂猪的好饲料。眼见着麻袋一点点鼓起来了,我们把脚伸进麻袋使劲踩,把菜踩实。等到麻袋圆滚滚地站在那里的时候,太阳也快落山了。扎了口,抱起来,使劲一悠,麻袋上肩,趔趄一下,站稳,开步走。虽然沉重的麻袋压得我们直打晃,走不成直线,但还是挡不住我们一路的说笑。小心翼翼地过河,把麻袋往河边一扔,揉揉被麻袋压得酸麻的脖子,开始玩!抓蚂蚱、捉蜻蜓、摘野花,直到天色暗下来才往家走。家里的猪都是我们的小手喂大的。

在短暂的夏天里,学校会组织学生野游拉练,目的地是“红石砬子”(玫瑰峰),离家大概十公里左右,走这么远的路对十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个考验。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队唱着歌向目的地进发。拉练队伍老长老长,蔚为壮观。接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目的地,开始搞活动。拔河、爬山比赛是每次都开展的活动,最喜欢的活动是“找纸条”。游戏组织者事先把写有奖品的纸条藏在树枝上、石头缝或草丛里,只要在半小时内找到纸条,就能领到奖。游戏开始了,同学们欢叫着散开,奔向树林草丛,眼睛留神每个可疑的地方,纸条很好找,不时,就听到有同学喊“找到一个!”中午饭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三五个聚一起,欢天喜地地吃着,说着,笑着,比过年还高兴。饭后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会漫山遍野地跑,摘野花,采“酸么浆”。红石砬子的“酸么浆”又粗又嫩,从根到梢都能吃。扒开外面的皮,折一截放嘴里,酸甜可口,就这么一截一截的边扒边吃。要是把“酸么浆”折成一段段的用开水泡上,再放些白糖,那可是山里孩子最美的饮料。野花多长在缓坡的草丛里,红色的山丹花、蓝色的桔梗花、黄色的喇叭花、紫色的马莲花、白色的芍药花,还有好多不知名字的花,在夏日的阳光下绽放,在夏日的微风中摇曳,美丽着山林,也美丽着我们的心情。

夏天是山韭菜开花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韭菜开着白色的碎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清早,哥哥出发了,晚上回来的时候,自行车后座上的麻袋圆滚滚、结结实实的。打开麻袋口,韭菜花味就挤出来了,连掏带倒,一院子都是韭菜花。按妈妈的吩咐我们姐妹开始洗韭菜花,洗净之后晾在筛子上控水,剁碎,然后开始腌制。腌了一宿的韭菜花最好吃,就着新鲜的韭菜花能多吃两碗玉米粥。

8月,进入雨季,来一块巴掌大的云彩都能下场雨。山林湿润润的,山丁子、稠李子、山里红等野果相继成熟,美艳诱人。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山里人最爱的季节。

秋天,山里人都会进山采蘑菇,大人背大筐,孩子背小筐,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走出几公里、十几公里就是大大小小的树林。不同树林里的蘑菇不同。桦树林里白蘑、紫花脸多,鲜嫩好吃;松树林里草蘑多,相对硬,有咬筋。我喜欢采桦树蘑。进到茂密的树林里,就像进到一幅画里。白桦树美丽的树干、潇洒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构成一副绝美的画,树下的草嫩绿嫩绿,像在水里刚泡过似的。再往草下面看,眼睛就不够用了,大大小小黄色的草蘑、白色的白蘑、紫色带有药味的花脸蘑在草色之间忽隐忽现,细了高挑的鸡腿蘑一簇簇,肥肥大大的喇叭蘑、厚重油腻的油蘑这一个那一个错落有致,小巧玲珑的黄蘑一小片一小片的……它们各自散发着独有的香味,和着青草的味道、露水的润泽,送入你的肺腑。茂密的树林里只有树缝间透过几缕阳光,湿润凉爽,与外面是两个世界。累了就坐在地上,眼睛四下看,总会发现水嫩的红得发亮的“山托莫”,一嘟噜一串的,甜甜的,又解渴又解馋。最开心的是遇到“高粱果”(野草莓),有“高粱果”的树林老远就能闻到它特有的香甜的味道。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沟里”。“沟里”是对山里的木材采伐点的统称。我常去的是“柴河林场”,是小火车的尽头。“柴河林场”距离我家不过一二百公里,但那会儿只有一条单线火车道,客运小火车和运木头的“圆条车”都走这一条火车道。两车相遇,客运小火车就得给圆条车让道,停在站点等候。有时等几十分钟,有时会等几个小时,一二百公里的路常常要走大半天。小火车悠然在原始森林中穿行,高高大大的树木刷刷从眼前闪过,在车里只能看到树的一段,惹得我总是禁不住把头探出窗外看那树到底有多高多粗多大。“沟里”有沟外没有的“水葡萄”、“八里香”、“苦粒子”、“牙咯哒”等色味奇特的野果。山里山泉也很多,你会在树林里发现小溪,顺着小溪仰头向山上望,就会看到有泉水从树缝、草丛间汨汨涌出。于是,顺着小溪向上爬,到了泉眼处,揪下一片山丁子树叶,挽一下,折成一个小三角杯,接了山泉,或者直接用双手捧了泉水,喝下去,暑意全消,再捧起一捧来,头上脸上一泼,打一个激灵,浑身舒爽。

忘不了那感觉,那是儿时的久远的感觉。

走出大山二十多年了,虽然不时的也会回去,但每次都匆匆忙忙。我知道,真正让我动心的不是人人都驻足的景点,而是伴我长大的那些山水,草木、花果,自然的一切。那是别处没有的风景,也是别处没有的甜美。

山里孩子爱山林,但绝不只是山里孩子爱山林。据说,目前每年有近百万游客慕名来阿尔山。阿尔山,北国的“桃花源”,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袖珍城市,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色享誉国内外,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不远千万里前来观光度假。昔日慢慢悠悠的小火车早已被四通八达的公共汽车取代,两伊铁路早已通车,口岸已经建立,机场即将通航,一个新兴的生态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已经赫然展现在世人面前。我相信,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山里的孩子一样爱着这梦幻般的阿尔山!

上一篇:常回家“做做” 下一篇:七个字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