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价暴跌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22 11:27:49

茧价暴跌原因分析

今年中秋茧收购已经结束,但并未给蚕农带来预期收成,因为茧价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近50%。为此,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有关专家进行如下分析:

茧价暴跌蚕农叫苦

据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浙江省中秋蚕饲养量达63万张,比上年增长5%,约产蚕茧2.2万吨。而全省蚕茧平均收购价仅为785元/50公斤,比去年同期蚕茧收购均价降了48.7%。

占全省四成饲养量的嘉兴市本级中秋茧收购价仅为750元/50公斤,茧价比去年同期的1520元跌了一半以上。而桐乡市收购价更低,每50公斤还不到700元。一些养蚕户表示,今年的蚕茧收购价实在太低了,养蚕几乎没有什么赚头。

近5年来,国内外生丝价格一路上扬,浙江省蚕茧收购价也是一路“飘红”。以中秋茧为例,2002年50公斤收购价为496元,到2006年涨到1528元,涨幅达206%。日见利好激发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5年来全省改种桑园4.8万公顷,全年饲养量一直保持200万张以上。种桑养蚕也成了蚕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但今年中秋茧遭遇熊市,茧价暴跌给蚕农打了个措手不及,也给该省蚕桑产业带来一定负面效应。

行情低迷原因有三

据浙江省农业厅专家分析,今年茧价大幅下跌的首要原因是国内市场丝价下跌。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市场过度投机等因素综合影响,丝绸产品出口受到抑制,茧丝价格呈下降态势。今年1~9月,白厂丝价基本维持在每吨18万~20万元的低价位,比去年同期下跌三分之一以上,导致今年蚕茧收购价大幅度回落。全省春、夏、早秋茧收购价分别下跌21%、22%和24%,中秋茧跌入低谷。

另一个原因是气候异常,导致蚕茧量减质降。尽管中秋蚕饲养前期气候适宜,蚕讯良好,但后期受台风影响,家蚕体质虚弱,加上蚕农放松消毒管理,蚕病普发。上簇期又遇高温闷热,造成茧质下降。如海宁市中秋蚕单产仅25公斤,部分蚕茧试样解舒率仅为43%,与常年75%相比差距较大。

最后一个原因,要归结为目前的蚕茧收购体制。浙江省蚕茧主产区嘉湖地区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收购体制,即由丝绸公司独家经营。去年蚕茧收购价创历史新高,接踵而来的却是丝价大跌,造成收购企业和茧丝加工企业较大亏损,今年部分收购点出现压级压价的情况。此外,蚕茧收购中尚未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导致蚕农不注重茧质,以致卖不上好价钱。

专家支招蚕农莫慌

怎样理性地应对当前茧价下跌?专家认为,尽管丝价下跌导致茧价下滑,但综合分析,目前茧价确已背离正常行情。按18万~19万元/吨的丝价推算,茧价每50公斤应在900~1000元之间。预计到今年晚秋或明年春季,茧价会有一定程度回升。

专家提醒广大蚕农要继续做好今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对效益不佳的老桑园可抓紧时机改造,以便行情好转时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近几年,蚕茧行情变化快、幅度大,希望蚕农逐渐培养市场观念和长远目光。从今年浙江省蚕茧收购价中可以看出,缙云、淳安等优质茧产区茧价相对较高,中秋茧均价在1000元/50公斤以上。因此,蚕农要切实抓好饲养管理,选用优良蔟具,确保蚕茧质量。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各地要加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如桑园种菜、桑园养鸡和桑蚕副产品的加工利用等。(浙江 吴平)

上一篇:农民工如何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下一篇:红肉蜜柚种植前景和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