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22 09:41:11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校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虽然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不少学校仍然采用了简单、粗放式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鉴于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状况,文章构建了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课程内容形式体系、教学操作规范体系、教学管理运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素养拓展提升体系和教学效能考核体系六个环节。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 质量 保障体系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力求实现理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将使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管理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

一、课程内容形式体系

该体系一是要构建融艺术理论学习、艺术作品鉴赏和艺术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立体式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普及艺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审美能力,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是要形成以《艺术导论》等8门限定性选修课为核心,以提高型和个性化任意性选修课(含校本课程)为重要补充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体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限选课程有艺术导论、戏剧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艺术教育的新观念强调,“艺术教育课程要多样化……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高校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等进行选择,这样的课程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如清华大学就设立了艺术自选课,主要包含理论型的欣赏课和实践型的技巧课两方面,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接触一些艺术门类。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建立好艺术教育网络。由于艺术教育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还包含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一定的艺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显性课程,理所当然地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将艺术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领域,建立艺术教育网络,扩大艺术教育功能。这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实施艺术实践、课外指导、专题报告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中由于艺术实践有其丰富性、多样审美性、体验性等特点,它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举办校、院(系)际的主题鲜明的大型艺术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等;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文艺团体的指导与管理,鼓励大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文艺社团活动中丰富文化生活,提升艺术素养。

二、教学操作规范体系

该体系是教师教学的起点。规范化的严格的教学要求是保证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高校的其他教学一样,公共艺术教学应列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对公共艺术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做出符合课程特点的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一是富有特色的课程设计。艺术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来完成的。公共艺术课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将艺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机结合,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设计,激起学生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个体经验性。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最感染学生的往往不是教科书上图文并茂的文字解说,最震撼学生的也不是艺术大师们所具有的非凡的创造力,而是教师凭借自身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悟、以自身独特而真诚的思考,引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冲动,并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探索的历程。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永恒的主体。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示范者、欣赏者和协助者。新奇而轻松、自由而快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艺术兴趣,充分调动广大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实践为主要形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表明,学生是体验者,还是旁观者,是动态的操作,还是静态的观看,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有人把操作性也列为艺术教育中培养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实施原则。三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总结,形成完整的公共艺术课教学档案等。课堂教学总结是在公共艺术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用到的关于公共艺术的知识点、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的总结。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学习过的内容,并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通过建立完整的公共艺术课教学档案,不断提高公共艺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运作体系

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管理运作体系,是指为了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水平,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它由教学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对象管理等方面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起步晚,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且涉及面广,为确保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一是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科学化。要把握好公共艺术教育变革性和继承性的统一,选择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不断提高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科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形成一整套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制度。二是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科学化。这主要包括管理的合作化和管理的网络化。首先,是管理的合作化。高校要实行公共艺术教学部和教务处双向协作的课程管理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教学部负责落实开课任务、师资调配和课程建设以及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务处负责安排课务、组织学生选课等。课程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的备课上课等常规运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考核等环节则由双方共同负责。其次,是管理的网络化。校园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能以及良好的开放性受到管理者的青睐。对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教学信息的上传下达、教师的疑难解答、工作的安排监督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也要采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学生的选课、教师的课务安排、考核成绩登录、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等均在教务管理网络平台上进行。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高校美术教育 下一篇:校企合作 优化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