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8-22 08:50:23

摘要介绍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生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87-01

黄瓜根结线虫,又称南方根结线虫[1]。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和种植年限的不断延长,使固原市原州区设施蔬菜园区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2]。据2009―2010年调查数据表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在头营镇马园蔬菜园区、官亭镇乔洼设施园区发生比较重,棚室死苗率一般为15%~42%,最严重的几乎绝收。为了探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在原州区的发生规律,有效指导菜农开展防治工作,笔者于2009―2010年连续2年对黄瓜根结线虫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病原

经室内鉴定表明,幼虫呈细长蠕虫状,病原线虫雌雄异型,雄成虫线状,无色透明,尾端稍圆,大小1.00~1.50 mm×0.03~0.04 mm。雌成虫梨形,多埋于寄主体内,大小0.41~1.59 mm×0.26~0.81 mm,每雌线虫可产卵300~800粒。

2发病症状

该病仅在根部发生,尤以侧根和枝根最易受害。须根或侧根染病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对根结解剖后可发现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病部组织[3]。根结上长出的细弱新根可致寄主再度感染。染病后轻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黄枯,影响结实,有的甚至全田枯死。此外,感染该病后,黄瓜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显减弱。

3传播途径

初侵染源:病土、病苗及灌溉水;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风、病土搬迁、带病的种子、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和病土和其他营养材料以及人的各项活动。

4发生条件

雌虫产卵后经数小时在寄主根内形成1龄幼虫,脱皮后钻出卵壳即为2龄幼虫,后在土中移动,寻找根尖,从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内,并分泌刺激物,形成巨形细胞和根结(虫瘿)。病原线虫以2龄幼虫和卵囊中的卵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生长季节可呈对数进行增殖。

温度: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 ℃,低于5 ℃或高于40 ℃则活动较少,在55 ℃条件下持续10 min则可致死;湿度:一般来说,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适宜湿度40%~70%;pH值:适应范围较宽,4~8均可;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盐分低的中性砂土适宜根结线虫的活动,发病较重。连作期限越长,寄主植物抗性减退,发病越严重。易感染根结线虫病的蔬菜有芹菜、黄瓜、番茄,而葱蒜类、辣椒等则对该病的抗性较好[4]。

5综合防治措施

应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5.1.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如通过重病田改种,种植受害轻的速生蔬菜或葱、蒜、韭菜等抗病蔬菜。

5.1.2水淹杀虫。对重病田进行灌水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水深10~15 cm,保持1~3个月。

5.1.3加强田间管理。播前深耕:通过深耕深翻把分布在表土层3~9 cm处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为抵制线虫侵染,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可增加根系发育强度和根表组织韧性,提高其抗性和耐性;无毒育苗:采用药剂消毒土壤或稻田土育苗,培育无病苗,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清洁田园:清洁收获后的田园,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压低虫源基数。

5.1.4高温杀虫。土壤10 cm深处的地温达30~40 ℃,土壤5 cm深处的地温白天达60~70 ℃即可有效杀灭各种虫态的线虫。7―8月在灌水后,用塑料膜平铺地面、压实[5],保持10~15 d可达到利用高温杀虫的效果。

5.2化学防治

5.2.1土壤处理。在蔬菜苗定植之前,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 L/hm2,拌细沙土1 500 kg/hm2,均匀撒施地表,再翻耕10 cm深,防效可达90%以上;或选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60 kg/hm2,拌细沙土300 kg/hm2,定植前穴施250 mL。

5.2.2药剂灌根。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 L/hm2,或40.7%乐斯本乳油7.5 L/hm2 [6-7],对水稀释成1 000~1 5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持效期可达60 d左右。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灌根,株施0.25~0.50 kg。

6参考文献

[1] 贺新刚,张艳梅.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8(3):68-69.

[2] 顾大路,吴传万,杜小凤,等.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广西农学报,2011,26(2):29-30.

[3] 陈井生,刘冰,于吉东,等.黄瓜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生物防治方法[J].上海蔬菜,2010(3):47-48.

[4] 陈志杰,李英梅,张锋,等.不同措施对黄瓜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与效益[J].西北农业学报,2010(8):166-170.

[5] 刘晓英,杨修,马春森.黑膜覆盖控制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34-237.

[6] 陈伟强,於维维,杨祥田.几种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39-141.

[7] 赵辉.费县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08(4):62-63.

上一篇:三叶草坪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象山县2004―稻纵卷叶螟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