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虎张宣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08:35:27

小马虎张宣的故事

张宣是初一男生,他可聪明啦!数学课上,老师讲的难题,他一听就会;从来没摆弄过摄像机,校电视台老师教了几遍,他转眼就会用了;班里出黑板报,张宣没学过绘画,他随便涂了几笔还真像回事……这样的事张宣没少做,难怪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可是,张宣有个不太好的毛病。这么说吧,数学题他都会,可就是很难得高分。为什么?马虎呗!每次老师一提醒,他就会唉哟唉哟地大叫:“我错了,我把符号写错了!”还有,班主任老师说明天交调查表,张宣三天也带不来,还用说么,忘啦!最可笑的还在后头呢!

张宣是校电视台的小记者,约好了周三采访校长,为全校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搞动员。这天下午,电视台的同学来到校长室,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校长已笑眯眯地对着摄像机,只听张宣大叫:“不好!”所有的人都愣了,“我把带子落在教室了!”说着,他丢下所有的人就向教室跑。他把课桌里里外外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录像带。垂头丧气向外走,在教室门口张宣险些被绊了个跟头——放录像带的小包就在脚下。张宣这才想起来,刚刚手里是拿着录像带的,只因要背上三角架,自己就放下录像带,背上三角架走了。“嗨!”张宣一拍自己的大脑门,抓起小包就跑。

校长看着满头大汗的张宣,笑容可掬地说:“可不能再当小马虎了,看看,多误事呀!”张宣大大咧咧朝校长一笑,说:“嘿嘿,小事一桩!没事!”

看看我们周围,这类事真是数不胜数,很多人都把马虎看成是生活“小节”,他们不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大事。虽然在出错后他们也会痛心疾首,但潜意识里,谁会把“粗心大意”当回事呢,就更不用说“非改不可”了。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学习上最可怕的是“不会”,要是都学会了,只是由于粗心大意没考好,那就没什么,有人甚至还把它当成挺光荣的事情向别人提起,甚至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这种态度本身就是错误的。

你知道吗?记忆,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外界事物和思维在大脑中形成的条件反射,被牢固地保留下来,以后再重新出现。人在接受了信息以后,如果能长时间地保持,到需要的时候又能及时再现,这就是记忆力强;反之则是记忆力差。记忆力的好与差,还在于是否能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能够积极主动、有目的地去识记,并不断复习巩固所记的东西,这样记忆的能力就强;反之则是记忆力差。影响记忆好与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与当事者当初识记时是否用心有很大关系。

张宣放录像带时,就很随意,放的位置又不是合理有序,当初就没认真“记”,怎能指望以后还能顺利“忆”起呢?

所以,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并不是小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处事态度。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缺乏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那这个人前途何在呢?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马马虎虎,是不是问题很严重啊?

如果张宣和与张宣有同样毛病的同学想改变现状,也并不很难,那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张宣以后再放什么东西,不要随便一扔,而是把东西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放的时候稍加注意,找的时候就省时省力得多。也可以给自己准备个备忘录,把重要的事情记在上面,需要的时候随手翻开看看,这样做肯定就不会误事啦!

学习知识,不光要听懂老师讲的内容,还要把落脚点放在“掌握”之上。“掌握”知识,在于熟练、准确地运用。我会了,还不够,要做到在应用的时候不出错!也就是说,上课听懂了是基础,熟练准确地应用,才是目的。

同学们,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就再也不会有人叫你“小马虎”啦!

上一篇:成长是需要秘密的 下一篇:亘古不变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