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06:51:24

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深化,课程、课堂等教学过程的改革趋势日益加强,必然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乃至思维品质随着改革作出新的转型和提升。由二元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由割裂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由预成思维向生成思维转变,由常规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这样,才能完成好这一轮的教育改革任务。

关键词 思维方式 课程改革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Thinking Modes in Curriculum Reform

SONG Yiwen, LIU Jingjing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Abstract The trend towar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grows day by day with the deepening new education reform being carried out. This trend requires teachers' thinking modes along with thinking quality should be also transformed and improved, from binary thinking toward multi-thinking, from isolated thinking toward relation thinking, from predeterminative thinking toward generative thinking and from conventional thinking toward creative thinking. Then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might be accomplished successfully.

Key words thinking modes; curriculum reform; transform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概括,而思维方式就是想问题的维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行为方式是现实化的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得出: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最终结果。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图1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图1 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为什么有些教师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刻苦认真,但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往往是他的思维方式出现了“思维贫血”的问题。因为思维决定着行为结果的好坏与成败,只有认识提高了,看问题角度准确了,方法对头了,把事物本质看清、看明、看全、看透了,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深化,主要表现在课程、课堂等教学过程的改革趋势日益加强,必然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乃至思维品质随着改革作出新的转型和提升。下面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相关的四组思维方式的转型和提升综述如下:

1 由二元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

二元思维指一个事物有两个主要性质,矛盾两端必须共存。相对于点到点的一元思维来说,多一个选择空间,即从这个点还是从那个点到达最终的结果,二元思维往往是一重一轻,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甚至是相互排斥的思维方式(如表1)。

表1 二元思维在教学中的表现

表2 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比较

多元思维指将二元思维的两个矛盾统筹起来,避免用正反两个极端的路子,既不能割舍一方,又不能只推崇另一方,将其看成若干面进行的思维模式。它可以从任何点到任何点的非线性散状的思维,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好的例证之一就是教育界较为认同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不是人为的把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机械生硬地对立起来。不能仅把它看成简单的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重视一方而轻视另一方、相互对立的二元思维方式,而是应把它看成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若干面的难以分割整体的多元思维观。所以多元思维就是要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取得平衡。凡是对事物只有一个方法时,必陷入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同样对一个事物有两种方法的人同样左右为难,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只有能找到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更多的方法,有选择就是有能力,因为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2 由割裂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①②

割裂思维指将本来具有内在关联的要素分割成若干互不相干的要素。这样的思维方式分割了要素间的联系,导致人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破坏了整体的统一性和发展的逻辑性。而关系思维指理解一个事物,不是从此事物理解此事物,而是从与此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去理解此事物。

割裂思维往往把常见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割裂开来,使每个教学环节与过程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还有的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时往往忽视三者的内在关联。而关系思维把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即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更好地体现相互间关系和逻辑,在教学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反过来更能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见表2、表3)。

3 由预成思维向生成思维转变③

如表4所示,预成思维指先设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发展的思维方式,使事物按设想的轨道朝预期目标前进。而生成思维指事物及本质和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过程之前就存在的预定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用创生、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及其发展。

表5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知识掌握和优缺点等方面对预成思维和生成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得出,课堂教学不可能没有“预成”,但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预成”促“生成”并非易事。因为教学从“预成”到“生成”的转变,不仅是课堂形式的变化,而是教师世界观的转变,是预测未来和把握当下思维的转变,也是认识论上的一场变革。

4 由常规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④

常规思维指凭借日常工作,生活经验的一种惯性思考,它是常态化、大众化、日常化、浅表化的思维方式,具有平面、直线、平常经验式的特点,是思维低质化、凡俗化、惰性化的表现。而创新思维指有创见思维,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它是不拘传统、不循陈规,具有开创意义和建树特质的思维活动方式,是一种超出常规或已知的认识范围,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而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通过创新思维,人们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前所未有的思路成果,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价值的产物。

常规思维向创新思维的九大转变:(1)单向(线性)思维向多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浅表思维向深层思维的转变;(3)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的转变;(4)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的转变;(5)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6)模糊思维向精密思维的转变;(7)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8)软性思维向硬性思维的转变;(9)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的转变。

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是一种发展性教学,重视学习和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行为来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优化个人品质;是一种立体性教学,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空和机会最大限度还给学生;是一种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去发现真理,去获取真知。

课程改革是一场以先进教育理论推动整体改革的教育革命,我们要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摆脱“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局面,真正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教师要切实转换角色,从“讲师”变成“导师”,让学生在自立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在思维中创新,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焕发新的活力。

注释

① 任姣姣.学校变革中的教师自我超越[J].教育学术月刊,2012(2):59-60.

② 李政涛.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6(7B):43-47.

③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8(2):20-25.

④ 张健.整合:职业教育应然的思维方式[J].职教论坛,2013(1):4-8.

上一篇:中职英语情感教学初探 下一篇:试论湖湘文化在提高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