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事项中销货退回的调账思路与调税原则

时间:2022-08-22 06:42:28

[摘要]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析,并归纳总结了调整所得税的调税原则(本文仅限于探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的销货退回)。

[关键词]日后事项;销货退回;调账思路;调税原则

一、调账思路与调税原则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发生正常销售业务,由于种种原因在资产负债表日至年度财务报告批准上报日之间发生的销货退回,其基本调账思路是:与发生正常销售业务时,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在具体调账时。涉及损益类科目的通过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科目调整;涉及利润分配中的提取盈余公积科目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科目调整。其账务处理程序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冲销收入、成本与减值损失;2、调整所得税;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科目;4、调整盈余公积。另外。由于日后事项形成的影响数(对利润总额影响的金额)性质不同,所以在具体调整所得税时,其调整科目也有所不同。其调税原则归纳如表1。

其中,日后事项形成的影响数是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影响数中的差额是指既影响利润总额又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影响数中的差异是指影响利润总额而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此处所讲的差异均属于暂时性差异。

二、实例分析:

甲公司2007年12月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取得收入为10000元(不含税,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发出商品后,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7000元。此笔货款到年底尚未收到。甲公司按应收账款的5%计提了坏账准备,2008年1月18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本批货物被退回。按税法规定,经税务机关批准,应收款项余额5‰的范围内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在税前扣除。本年除应收乙公司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年2月26日完成了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甲、乙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双方均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要求:(1)编制正常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

(2)编制销货退回的调整分录。

(3)按调税原则调整所得税。

分析过程如下:

1 正常销售(会计处理)

(1)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 7000

贷:库存商品 7000

(3)借:资产减值损失 585(11700×5%)

贷:坏账准备 585

(4)利润总额=10000-7000-585=2415(元)

(5)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26.5(元)

(6)应纳税所得额=2415+526.5=2941.5(元)

(7)应交所得税=2941.5×25%=735.375(元)

(8)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526.5×25%=131.625(元)

(9)所得税费用=735.375-131.625=603.75(元)

(10)借:所得税费用 60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1.6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35.375

(11)净利润=2415-603.75=1811.25(元)

(12)盈余公积=1811.25×10%=181.125(元)

(13)未分配利润=1811.25-181.125=1630.125(元)

2 销货退回(调账处理)

(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2)借:库存商品 7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7000

(3)借:坏账准备 5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585

(4)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35.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1.6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603.75

(5)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1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11.25

(6)借:盈余公积 181.1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1.125

(7)调整后净利润=1811.25-10000+7000+585+603.75=0(元)

(8)调整后盈余公积=181.125-181.125=0(元)

(9)调整后未分配利润=1630.125-1811.25+181.125=0(元)

3 调税思路与方法

上一篇:注会考生需特别关注合并会计报表 下一篇:从一道单选题中看知识点的综合运用